手机版
1 1 1

南安今日不“难安”(学习贯彻十八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假如每年上百万吨的碎石与石粉摆在你面前,每天上千吨的重金属污水流过你眼前,你能想象这样的日子该如何打发?

  把这些污染放在任何一个城市,居民都会寝食难安。所以,福建省的南安市曾经很“难安”。

  今日南安,不再难安,还成为福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县级市!这一变化的原因就在于:碎石、石粉、污水这些人见人厌的污染物,变身为价值不菲的原材料。

  从“发展光鲜”到“左右为难”

  今日的南安,天蓝、水清、云白、树绿。6公里长的西溪水穿城而过,在正午的阳光下波光粼粼。花丛中,题刻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大石,格外显眼。

  然而就在10年前,严重的污染曾是南安最大的心头之痛。

  依靠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石材加工、水暖阀门生产两大产业,南安一跃冲入福建县域经济前三名、全国前50强。其中石材加工企业1500多家、水暖阀门企业800多家。前者进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总量四成,后者掌控全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这光鲜的经济数据背后,南安的“痛”也绝对能要“人命”——石材产业背后,是每年上百万吨的碎石、石粉污染;水暖产业背后,是每天上千吨含有铜、镍、铬、锌等各种重金属的电镀污水。每当大量石粉倾入当地东溪、西溪两条河流,顿成白花花一片,人称“牛奶河”。

  2001年初,在南安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40余名人大代表,念着顺口溜:“白粉满天飞,污水到处流,遍地皆废料,出入不自由……”要求市政府加大对污染治理力度。

  群众有怨气,代表有意见,南安又地处晋江流域的上游,两溪的水质直接影响着泉州市40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南安也一直在寻找破解污染的办法。

  一关了之最简单!但这一选项恐怕不行。南安是福建第一大县,户籍人口超过150万,两大行业兴起后,又吸引外来人口五六十万。一关一搬,100多万人的生存、就业如何解决?

  政府投资主导治理?实践证明效果一般。首先是监管难。如此数量众多的企业,单靠政府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其次是方法差。起先治石污的办法就俩字——填埋。可填着填着,新的问题就来了,哪有那么多的地填埋?

  如果陷在这样转不出圈的死结中,南安就难以摆脱“难安”。

  从“左右为难”到“上下通吃”

  远远望去,一幅幅或大或小的壁画,无论风景还是人物,无不惟妙惟肖。

  “这都是天然颜色,不是画出来的。”董事长刘良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告诉记者,“你仔细看,其实全都是石材加工后余下的碎石!这样一幅‘画’市场估价5万元到10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治污不能单靠一只有形的手。

  10年间,历届南安市委、市政府持续探索,终于为打开这记“死结”找到了一剂有效的良药——“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将污染物“上下通吃”。

  “全封闭,就是我们规划了13个石村加工集中区,引导这1500多家石材企业和电镀企业全部进入集中区生产,每个集中区还预备10%土地,以作循环经济用地。大循环,就是污染物集中、转运、处理全程循环。再利用,就是建立科技平台,不断研发开拓废料再利用技术。”南安市经贸局副局长苏栋梁解释。

  为了确保封闭,南安市对进区和不进区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后者每年每千瓦时加0.2元;为了确保不偷排,他们委托行业协会成立专门的石粉清运公司,与企业签订清运合同;为了鼓励再利用企业能“吃干榨尽”废料,又专门让每家石材加工企业以用电量为标准,每千瓦时支付0.11元交给再利用企业。如此一来,石材加工企业用“花钱委托”方式彻底卸掉了自己治污的麻烦,治污本身也变成了一项颇具前景的赚钱产业。

  陈明干的中技金谷福建公司,就是专门靠“吃”石粉为生的企业,不仅成功开发出石粉地板砖,还研制出整套房屋所需的几乎全部建材部件。今年公司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签订出口13万套的合同。

  如今像陈明干这样的以专吃废料为生的循环利用企业,在南安已达135家,年产值超过15亿元。由此,南安石材加工所产出的碎石、石粉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65%。

  从“上下通吃”到“招商引污”

  一听说是电镀企业,许多地方招商时都惟恐避之不及,陈文格想要招的,恰是这些企业。原因就是,碎石、石粉从“废”变“宝”的转型思路,也被南安市“嫁接”到了水暖电镀产业的污染治理。

  2008年,南安把原来含在一家家水暖企业的电镀车间,合并为15家专门的电镀企业,之后再整体安置于远离水源上游的集中区内。同时引入一家专门“喝”重金属污水的华源公司,对电镀企业实行集中治污,每家企业则按每吨水250元的标准,向华源交纳处理费。而陈文格就是市政府专门派驻华源公司负责监督协调的。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开始,华源公司就采取“一个镀槽一条管”的分流、分质膜处理的办法。“虽然这样设计的基础投入大,但后期运行的优势非常明显。”华源总工吴健领着记者,实地一项一项讲解。传统做法是综合处理,说白了就是把含有不同种类重金属的污水合在一起治理,但还需要二次提取。目前国际上二次提取的技术也并不成熟。华源则绕过二次提取环节,使出独家“绝招”——“树脂离子交换法”,每种同类污水分离后分别治理。

  2010年正式运行,华源公司一年能从每天的2000吨污水中分别提取3万吨铜和4万吨镍。当下铜和镍市场价每吨分别达5万元和11万元。光靠“喝”污水,华源公司年净利就达2000万元。目前,华源正为他们的这套“绝技”申请国家专利。

  从当年的污染重灾区迈向国家级生态市,南安的经历可谓一波数折。“只有生产生活方式文明了,才有生态的文明。”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如此感悟南安为何不再“难安”。(记者 赵 鹏)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2日 04:4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