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党的十八大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和重大历史性贡献。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秉承了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侧重回答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同发展阶段,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其中,科学发展观突出要解决的是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一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作了精辟概括,另一方面突出强调它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党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庄严宣誓。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作的不懈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正是在深刻总结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一系列科学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特别是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及其随后近10年间的不断深入探索、系统总结和发展完善,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马克思始终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的自由解放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社会是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实现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发展成果的全面维护和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都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奋勇前进。

  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所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要在更高层次上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如期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自觉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推动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化风险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面对一系列新的时代发展特征,如何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提出,正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集中反映。它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更加善于统揽大局,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和谐、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战略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所赋予;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由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的集中体现。二是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反腐败机制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自觉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三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地去改,努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我们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自信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自信,必须以四个“更加自觉”为根本要求,把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突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南振声)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3日 06:03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