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生产转型突出强力治理——访河北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陈璐研究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璐:是的。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回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的新要求、新部署,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谈一谈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省的重要意义。

  陈璐: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目标,还应该实现生态宜居、秀美城乡、环境安全、绿色文化等生态文明新成果。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过去,我省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方式、城市发展方式、公共管理方式等也都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以生态文明为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各方面,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我省必须树立的形象品牌。一方面,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打造成为河北最突出的特点、最重要的资源、最珍贵的品牌,才能构筑河北后来居上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比其他省份具有更加独特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我省人民的福祉和安康,更关系到首都北京的环境安全和国际形象。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坚定信心决心,牢牢把握机遇

  记者:全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指出,我省的生态环境总体一般,环境压力比邻近的几个省区市都大,解决起来比邻近的几个省区市都困难。您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我省仍然是以资源初加工为主导的重化工业大省,重化工业初级产品比重较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二是我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半城市化”和“城乡过渡面貌”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常态,增添了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困难。三是生态文明理念还未完全深入人心,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政府公共治理体制和机制还未建立起来。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和难得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一些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某些领域拥有了一定的优势,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十八大后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召开了全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对环境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鼓舞了士气、明确了目标。从实际工作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作用的显现,全省调结构步伐不断加快,在危机中寻求生态文明建设突破的态势十分明显。这些都是我们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

  针对问题根源,加快转型升级;围绕重点问题,突出强力治理

  记者:从您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是“亮点和难点兼备”、“机遇和挑战并存”。您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抢抓机遇、放大亮点?

  陈璐:克服困难、推动工作,首先应当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解决问题,就要在这几方面用力。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变,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生产转型,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共生共赢的生态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二是构建生态文明导向的新型城市化格局。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紧凑混合用地模式、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绿色建筑规模化、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合理规划设计空间布局,高效节约利用土地,留下充足的生态修复和生态涵养的空间。三是引导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文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用生态文明思想、低碳价值观、生态文化意识武装头脑,引导人们树立“节约、环保、合理”的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文明消费观和生活观。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通过广泛的科普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生态文明行为和与之相称的道德规范。积极发展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文化产业,进而形成独特的生态文明新文化产业链条。

  记者: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和部署,省委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突出强力治理。在这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陈璐:突出强力治理,首先必须拿出展开一场新的革命的决心和气魄,形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强大声势和良好局面;其次是选准重点和突破口,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标本兼治。

  具体而言,在治理内容上,当前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重建,深入开展城乡绿化造林,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在“强化”手段上,一是要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是要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促使各级政府切实负起责任。

  与此同时,应该着眼于长远和根本,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体制机制改革之中,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保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引导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3日 11:35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