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西忻州:文化迸放正能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即使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忻州市委组织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依然奔波在乡村企业,和最基层的干部群众一起解读,共谋发展。

  即使寒凝大地,遍布乡村的文化大院里依然热火朝天,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其乐无穷。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忻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推进文化引领、文化融合、文化创新 “三大战略”,加快实施“十大文化工程”,积聚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正能量,打造了文化产业进位争先的新引擎,构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新乐园。如和风细雨,润泽心田,似一江春水,激流勇进。

  牵引力:培育学识、见识、胆识

  忻州,是文化巨人元遗山、慧远、傅山的故乡,尚学敏思流淌在这块大地血脉之中。以建成小康社会和综改试验区试水为主题,市委倡导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做新时期的知之者、乐知者、好知者成为风气。每周一次的特色理论学习成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充电的必修课;每月一次的忻州大讲堂成为普通干部登高望远的新高地;每月一期的《打开心门》口袋书读本和荐好书成为全市关注的学习新时尚,而常读常新的理论学习网则为广大干部解疑释难提供了互动平台。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引领着新农村的新农民穿上文化衫,驾驭起新科技。作为决策群的忻州市委中心组采用移动式助学、案例式讲学、菜单式选学等多种方式,着力把理论创新成果与推动忻州转型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鼓舞人心的“3581”发展战略,以理论创新推动了道路创新和实践创新。

  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了 “争做五个表率”、“八个破除、八个勇于”、为政20字修为等思想结晶,与大家共勉互动。忻州市委宣传部凝智聚力适时展开了 “忻州十问”解放思想大讨论。即如何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先行一步快人一拍?如何让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越走越宽?一座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如何让城乡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牵引着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冲动和发展激情,大家围绕“十问”,展开“十论”,汇聚成“十策”。此次大讨论的成果 《向幸福竞发——从忻州十问到忻州十策》一书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习传递力量,阅读提升境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全覆盖宣讲,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教育主题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转型跨越上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主动走出去取经,与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文化前沿零距离接触,提出了加快忻州文化发展的建议,制定出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14个县(市、区)联袂启动的“读书,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为主题的忻州首届读书月活动,令晋北书香四溢。忻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也于深秋隆重登场。学而思,思而行,一座有想法的城市必然充满活力,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必然充满希望。

  影响力:瞄准焦点、热点、难点

  整整一年,忻州人的兴奋点集中在“7451”工程上,云中新城体现民愿、聚集民智,将再造一座新城,极大改善人居环境,构造新的发展空间。几乎在每天的电视、报纸上都有声音、有画面。全市人民欣喜地感受到:咱们媒体有活力。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接地气”,抓“活鱼”,报道基层实践,反映群众呼声,亲民之风、清新之风、务实之风扑面而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注目“7451”工程,跟踪路桥建设,以独特视角和灼灼才华踊跃参与。撰楹联、题匾额、命路名,尽情地挥洒着他们对新家园的挚爱。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踩着泥水、带着汗水,全方位跟踪,全过程亮相,特别是针对工程推进中的拆迁难题,连续开辟专栏专题,让人民说话,请群众评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普遍反响和强烈共鸣。在工程进展中,敢于亮丑,敢于揭短,让群众监督,不但保证了路桥的质量和文化品位,更拓展了一条新的纳言进谏之路。

  像挖煤一样挖文化,让地下矿藏资源和地上文化资源双引擎互动。转体改制后的北路梆子剧院推出现代剧《情悟五台山》,在北京火了一把,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佛教圣地、紫塞雁门联袂在央视展示魅力,重头推出五集风光片,形成了新一轮旅游冲击波。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300多次聚焦忻州,进一步提高了忻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从金戈铁马的边塞风骨到走西口的创业维艰,新忻州该以什么样的新形象定位?忻州市委宣传部开展了面向全国的忻州精神、忻州旅游宣传语、忻州城市标识、市歌、市赋五项征集活动,不但吸引了世人的眼球,而且点燃了天南地北忻州人热爱家乡的激情,“忻州形象”的品格化、人格化唤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集体记忆和新的价值追求。在深圳“文博会”上,独具特色的忻州产品被抢购一空,竞相追捧。晋绣坊、晟龙木雕、河边澄泥砚等登上大雅之堂,被艺术收藏家视为珍品。在历史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感动国人的乡村防疫员王元林、最美女孩李志敏等“忻州好人”,震撼着普通人的心灵,感召着整个社会与文明同行。

  软实力:彰显具体化、规模化、品牌化

  以活力、实力、魅力证明自己,让文化流动起来。忻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就通过了 《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强市。市委书记董洪运倾情文化、作诗撰赋,以文化书记身体力行。市长郑连生致力于五馆一院建设,在打造文化新地标上不遗余力。从古城复建的元遗山祠堂到新城的傅山故居,文化气脉畅通。政策牵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进一步激活了文化要素和文化潜力。

  文化体制改革深水搏击:忻州报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忻州广电整合融入全省一张网大家庭,在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新成立忻州市艺术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指导全市艺术院团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出台《支持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发展的意见》,确保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原有预算经费不减少,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支持院团开拓市场,增加对精品剧目的奖励资金,完善人员进退机制,进一步净化优化演艺市场。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初步形成了监管软件、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工作平台信息化体系。该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市。

  文化忻军活力迸放:精心打造了《情悟五台山》《徐向前返晋》《野史魂》《江姐》《三对面》《秧歌奶奶》等一批弘扬主旋律的演艺作品,北路梆子新编现代剧《情悟五台山》晋京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等7个奖项;河曲二人台在省城获邀专场演出。第二届市政府舞台艺术最高奖“梨花奖”吸引了来自全市20支逾300人的参赛队角逐,一批新人新作脱颖而出。“陈巨锁墨迹展”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引起书界轰动。《人民日报上的忻州》《山右文丛初编》《仰望三关》《走进忻州》等文化丛书相继出版发行。成功举办了神池道情小戏征集、“翼彩五台山”楹联匾额征集、“洛阳·忻州书画联展”、“新衢达道——诗书画印7451”展览、“7451”摄影展、喜迎党的十八大书画展等系列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忻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惠民成果丰硕。不知不觉间,人们感受到身边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起来。“周末大戏台”“乡村大舞台”作为全市推出的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惠民品牌,由“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初步形成了剧团有戏唱、剧院有戏演、演员有事干、群众有戏看的多赢格局。市级“五馆一院”、县级”三馆一院“加紧建设,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三个全覆盖”推进有力。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送文化进军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城区广场消夏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0余场次,美妙的乐曲、悠扬的歌声、翩跹的舞姿一次次汇成欢乐的海洋。

  文化产业给力十项基础行动:“十项基础行动”是忻州市在全省文化产业“一策一业一品一节一剧”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忻州实际,增加了“一赛一台一企一园一景”。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总储备项目达到274个,特色文化产品36个,节庆会展品牌15个,演艺精品剧目27个,龙头文化企业12个,文化园区5个,文化旅游景区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五台山文化景区、雁门关文化景区、定襄晟龙木雕文化产业园区荣获“全省优秀文化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定襄雅艺轩制砚厂生产的澄泥砚系列产品、繁峙县晋绣坊生产的刺绣系列产品荣获“全省优秀文化产品奖”;五台山继入选山西最美十大文物景观之后,又获网选“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

  文化与资本加快聚合:市县两级均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全年文化项目招商签约突破20亿元,文化产品交易额一路飙升。投资文化产业正成为民营资本热门之举,一股文化产业创富热流开始涌动,煤企、民间资本进入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休闲等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成立的“五馆一院”文化广场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五馆一院”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已成为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和赞助文化的重要平台。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行进的忻州,借重业已积聚的文化正能量,坚持改革不停顿,勇于创新不止步,正在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市,建设一个充满精气神的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3日 12:09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