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副书记吴海英:感悟领导干部自身修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们党一直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又强调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感悟和认识,再回到实践中验证和提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久前笔者经历了两年的挂职锻炼,通过在地方的学习实践,在思想深处对一个领导干部怎样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怎样落实科学发展,怎样才能看清全局、把握大局,有了很多新的体会和收获,对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思考之一:政声人去后——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曾经读过一副很著名的楹联,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什么叫政声?就是对干部工作业绩、道德品行的评判。干部在任时听到的往往多溢美之词,不能算数。真正的评判,应该是等到卸任或调离后,那时人们的评价才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工作需要,我多次到档案部门调研考察,每次去档案馆看档案、审核志书年鉴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方志上记录的,是前辈工作的历史;我们今天的工作,将来也必然被记录在一卷卷志书上。这不就是“政声人去后”吗?我们今天做的每一项工作、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其实都要经受后人、经受历史的评判。

  古人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能够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人民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绩,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人民有益的实事、实绩。事情常常是这样:只有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阶段,才会在回首审视时清晰地看到,当初我们是否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否对得住我们的后人。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深刻地理解“政声人去后”的本质含义,要时刻考虑到,我们的工作决策要经得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评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思考之二:出路在于法治——领导干部要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在唐山挂任常委、副市长,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地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推动实施者。身兼两个角色,我真切感受到:地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都是在为老百姓谋福利。可是,落实这些决策,却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要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土地资源,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条件。收储土地,拆迁是一项现实任务。大家一定注意到,因拆迁而引发的上访,很常见,但实际上,上访发生的原因也很复杂。有的是对政府、开发商工作有不同意见;有的是个人诉求未能得到满足;有的是遇到不合理的对待,等等,可以说是利益集中、矛盾集中、焦点集中的难题。解决这样的矛盾,是对领导干部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

  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难题,基层干部要掌握更多解决矛盾的方法,尽最大努力维护稳定的大环境。新、旧矛盾其实是很复杂的,如果仅用“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思路,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为了缓和、解决矛盾,地方党委、政府,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不断加大信访工作的力量。但是,从处理信访的案子上看,一般是经济补偿,外加一定的行政约束。虽能在短时间内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平衡,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机遇和挑战、困难和矛盾的交织中前进。这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能破解各类难题,处理各种复杂矛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而提高执政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很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科学决策,应对社会管理中的矛盾时,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我体会,化解基层矛盾,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进行法治教育和依法管理。要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逐步转向运用“法治手段”。处理各种复杂敏感问题,既要讲政策、讲利益,更要讲法治。只有法治保障下的政策和利益,才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可,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才能既维护政府的权威又维护群众的利益。

  思考之三:基层是最好的课堂——领导干部要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从现实看,在我们的很多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往往不是主事的同志从主观上想把事情办坏,而是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出了偏差,导致对实际情况缺乏正确了解,或者对形势判断出现错误,最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历史中形成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这里,我想结合在唐山的工作说说个人最切身的体会,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以下三种能力。

  系统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对事情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具有整体观、大局观,对条件、过程、结果以及对未来的可能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布局,而不是就事论事。

  在分管科技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区域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转型发展、科技支撑”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旋律,也就是: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创新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全市经济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课题、新要求,以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找准定位,开展工作。为使科技工作在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组织了对全市五个主导产业科技需求的全面调研;根据市里抓项目建设的大思路,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在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突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重点,并积极引导企业争做创新主体;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了科技系统的任务是不断扩大城市公共科技资源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证明:如果就科技谈科技,科技工作会逐渐边缘化,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就难以提高。

  战略思维。就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来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当下,更要考虑到长远,特别是涉及重大项目决策时,尤其要充分关照未来若干年后该项工作能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或必要条件。

  唐山南湖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例证。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经过130多年的开采,城市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成为城市的“伤疤”。2008年,市委、市政府站在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战略高度,决定对南湖沉降区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改造和生态修复,规划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完成了扩湖景观绿化、垃圾山封山植绿、地震遗址公园等一批生态改造工程,2009年“五一”正式开园。昔日人迹罕至的沉降区变为城市生态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唐山人民生动地描述:南湖一开,唐山绿;南湖一开,唐山活;南湖一开,唐山新。未来唐山将大力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南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载体。由此可见,一项科学的战略决策对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事物,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而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世间万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这要求我们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有动态发展的眼光。在前进中看到困难,在劣势中发现优势。

  具体到唐山市,钢铁是主导产业,自然有优势: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也有劣势:能耗大、环境压力大。市委、市政府坚持辩证思维,在“不变”与“变”之间,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所谓“不变”,就是巩固既有优势,把钢铁做大做强;所谓“变”,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既“不变”又“求变”,——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日益突显。在唐山市的战略布局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好,前景优。唐山是钢铁大市,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装备制造业所使用的钢材,多为高附加值产品,每吨钢材的价格高达万元以上。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壮大,必然会吸引和带动本地钢铁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主动研发高端产品,主动延伸产业链条。——市委、市政府运用辩证思维,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有继承,又有创新;有巩固,又有提升。假以时日,一座成功转型的工业强市,将会屹立在世人面前。

  我在主持分管工作时,一直提醒自己,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分析矛盾、推动工作。在我所分管的领域,同志们评价我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事实上,所谓“思想”,首先是基于唐山市委、市政府班子的科学决策;其次是善于虚心向各部门的内行请教并吸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最后是敢于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时,结合实际大胆进行创新尝试。两年里我作出的一些决策在实践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反应和回报。仅从这点来说,基层工作实在是一个生动的大舞台。

  两年的地方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事业的基石,基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组织上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是新时期促进年轻干部成长,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战略、好途径。这两年的经历,真是弥足珍贵,终生受益。(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副书记 吴海英)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01:24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