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杨晓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率先实现转型跨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事关全民族未来发展的方针政策,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们乡镇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农业大镇、通道经济大镇、城乡一体化示范镇、省级精神文明示范镇、省级党建示范镇为目标,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着力方向,坚定转型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工作,主动作为,争当全区经济社会率先转型跨越排头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展示更大作为。

  转变发展理念,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位产业推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须要坚持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高效产业、富民产业,推动农民收入大提升、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社会大繁荣。作为典型的蔬菜生产大镇,我镇农业资源丰富,部分农产品在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低问题始终成为发展瓶颈,使得农业特色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和彰显。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生态为背景的现代农业发展将会更具优势,前景也更为广阔。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条件和优质的农畜产品资源,打造在市场上富有影响力的绿色、有机、原生态产品品牌,培养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型深加工龙头企业便显得极为迫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种养模式,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节水示范项目,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要求相对接的标准化生产规程,采用订单技术指标进行生产节点控制,严格化肥、农药等控制标准,保证食品安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化,基地生产标准化,靠标准化生产实现优质高效。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能力和实际行动。

  抢抓政策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强大支撑。项目是经济的载体、发展的关键,项目建设力度决定了发展速度,项目建设水平决定了发展质量。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委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把握政策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任务;围绕国家倡导推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展,重点争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项目,切实加强涉农项目的申报争取和项目储备工作,以有年金龙马铃薯循环经济园为依托,引进2万吨碎枝高密度板项目,建成有年沼气发电、世纪宝源南滩10万头生猪养殖、兰州宝龙天佑·金三角商业广场及迎恩村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着力抓好泓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嘉禾10万吨冷链物流和5万吨果蔬速冻项目,协调抓好甘肃顺意生物科技、兴明纸箱包装、聚优电子衡器、大华塑料加工生产线,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争取生态建设、商贸流通、小城镇建设项目,加快新农村住宅改造步伐,完成绿化、硬化、美化、供暖、污水排放、农村幸福互助院项目、老年活动中心,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争取危房改造、农业产业化节水配套设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项目资金,加大节水项目、农网改造、乡村旅游等重点项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特色产业、商贸流通企业、现代设施农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抓好项目的储备、引进、运营工作,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创新发展模式,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优化空间布局、健康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全域规划”要求,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保障均衡。要紧紧抓住农村新型居住社区的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的建设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真正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按照全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配合完成城市规划区内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落户我镇的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切实抓好被征地农户安置及土地开发工作,催生新型产业,解决被安置农户的就业问题。加大城市规划区内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梁家墩村、迎恩村棚户区改造;继续巩固完善太和、刘家沟村新农村“四化”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太和、清凉寺、刘家沟等村住宅小区建设,配套完善小区绿化、美化、亮化、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实施小区污水排放工程,力促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强化技能培训,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渠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要依托镇农科教中心、用工企业,大力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多层次开展劳务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农民培训重点,加快培养一批村干部、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农村发展带头人;根据劳务输转的市场需求,抓好餐饮、建筑、维修、旅游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据农民需求,坚持按需培训,广泛开展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式培训,以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赴外考察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配菜”的“菜单”选学式培训,以及“四送一训”集中培训、“三下乡”宣传培训、农民科技指导员现身说法式培训,建立培训工作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联村包户挂项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深入持续推进。

  加大扶持力度,把非公企业发展作为优势产业品牌培育。要不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正视非公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我们必须敢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建立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机制,学会保护民营企业。坚持内引外联,打破地域界限,创优发展环境,做大做强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倡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风尚,努力形成崇尚创业、鼓励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对现有建筑建材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档次,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塑造梁家墩镇建筑建材业品牌,做强建筑建材业。凭借张掖机场、高速公路、227线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和承接城区商贸流通业的区位优势,按照通道经济发展定位,做活商贸流通业,健全市场网络,加强经营管理,活跃商贸流通业,把南关出城口打造为新型商贸物流园区,建立商贸、物流集散地,形成通道经济连锁效应,促进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升全镇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民生保障,把社会事业发展作为转型跨越持久动力。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要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教学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就医环境;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强化新农合工作稽查,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维护农民群众根本权益;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巩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开展“法律政策美德进农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甘肃省甘州区梁家墩镇党政办主任 杨晓宏)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17:4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