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随机选点看医改(学习贯彻十八大·走基层大型采访)

——安徽芜湖基层医疗机构采访见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安徽芜湖繁昌县的孩子在展示合作化医疗本,当地每人每年上交10元就可以享受合作化医疗。吴芳/CFP

  “自己选采访地点?”

  与记者一见面,早已习惯拉直别人问号的安徽省芜湖市医改办胡景春,却先把问号抛给了记者——芜湖是全国最早推行“医药分家”的城市,是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每年接待的记者起码有好几十批,还从没谁要随机选点去采访。

  “好,没问题,你选吧!”略作沉吟,胡景春还是自信地答应了记者的要求。按照不选大型医院、不选市区县城医院的标准,记者确定了3家采访单位——

  “再也不用盯着患者的口袋”

  出市区,上省道,再转入县乡公路,我们来到芜湖县陶辛镇卫生院。陶辛,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圩区,卫生院就坐落在湾石公路与河道的交汇口。

  “医改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我们再也不用盯着患者的口袋了。”崔精敏,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20多年的院长,谈起医改,有着太多的感慨。医改前,乡镇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都靠自己去创收。“医院创收,创来创去还不是盯着患者的口袋。”崔精敏说,那时候当院长压力太大,医患关系也紧张。

  走进门诊大厅,药品和服务收费价格的公示与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一一张贴在墙上。“妇幼中心就是医改后财政投入130多万元建的。”崔精敏告诉记者,卫生院和一个分院及其“镇村一体”管理的村卫生室服务人口5万多人,今年的门诊人次已超过了6万,原来比较低的孕妇入院分娩率等指标,现在都上来了。“这样好的条件,国家分娩补贴300元,新农合报销500元,入院分娩甚至可以不掏一分钱,谁还不来?”

  “政府给我们减轻了很大负担”

  从318国道转320省道,随着道路的起起伏伏,记者来到芜湖市的最西端与铜陵市交界的南陵县工山镇。在这个山场大于耕地面积的山区镇,中心卫生院前有着难得的宽敞。

  宽敞、温暖的点滴室里,记者在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与一口方言的患者陈兰“对话”。陈兰是山峰村团结自然村的村民,因感冒到卫生院来看门诊。33岁的陈兰,自己身体很健康,但因为丈夫徐永祥是个“老病号”,所以对医改还是很了解。

  “我们家的,正在市里医院做透析。”陈兰告诉记者,徐永祥因为肾功能衰竭已经做了8年的血透。没有医改之前,一年下来治疗费用需要几万块。医改后,合作医疗可以报销近一半,最近县里有了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可以再解决自费部分的将近一半。朴实的陈兰说:“政府已经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到这里又方便又便宜”

  由于连看了两个乡镇卫生院,记者把第三个点选在社区。上午9点,我们走进了北京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个面向社区居民服务的卫生中心,隶属于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芜湖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在全面实行“医药分家”的同时,组建3个医疗集团,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来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康复进社区”的目标。中心主任晋从淑告诉记者,卫生中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治疗,还承担了所有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项目。

  来这里打点滴的程根山老人告诉记者:“小毛病,去大医院太麻烦,到这里又方便又便宜。”跟老人聊着天,想起晋从淑介绍的卫生中心已经给社区65岁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事,便提出要看看。不一会儿,绿色封面的健康档案便递到记者手里。上面不仅记录着程根山的基本信息,还记录着老人治疗过程。

  “感觉怎么样?”结束采访,胡景春还给了记者一个问号。记者明白,这个问号里包含着老胡对芜湖医改扎实工作的自豪,记者更高兴的是随机选点的所见所闻,证明医改的确给群众带来实惠与方便。(记者 李陈续)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03:5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