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运用哲学思维解读科学发展观本质特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本质,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具有实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正确的认识又通过形成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说明是以实践作积淀、以实践作基石、以实践作支撑,是完全遵循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原则,也是完全符合指导思想确立上的实践标准,进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实践性特征。

  科学发展观体现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性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新的飞跃。其次,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认识;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认识;强调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一贯性,又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品格和时代精神。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具有人民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为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目的(为谁发展)、主体和动力(靠谁发展)的揭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价值观。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目标。我们一直以来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论”,把人民视作历史的主体、价值创造的主体,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价值取向原则。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内容,把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价值取向,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营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具有科学性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把发展作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把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创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客观性、体系性、规律性,是科学的理论。首先,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坚实的思想基础之上,是在对世界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下的中国现阶段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判断中提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其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回答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具有体系性;再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揭示了人、社会、自然等社会发展诸因素内在的本质联系,具有规律性;同时,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已被实践检验并将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具有可验证性和发展性。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彰显了其科学性。(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 秦国刚)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17:24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