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八大精神在基层 欢声笑语回荡在农家热炕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2年9月,贵德县河东乡太平村农民许承德干了一件大事。这位此前最远到过兰州的农民,竟然行程3000多公里,将26头牦牛拉到了福建做买卖。

  快到贵德县城,过了黄河清大桥,桥南便是太平村。进了村里,我们打听许承德的家,几个村民有些恍惚,他们说,是“羊上发”的家吗?“羊上发”?我们倒有些困惑了,干脆说道,就是那个养羊的大户。他们就说,哦,那就对了,“羊上发”就是我们村里的养羊大户。

  2012年12月6日,在太平村里,我们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许承德,在他家的畜棚里,许承德和老婆正在忙着给羊备饲料。见到有人来参观畜棚,许承德搓着手掌憨厚地笑。贵德县委宣传部的吴伟业向记者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太平村乃至贵德县的养羊大户。许承德笑着说,啥大户啊,算不上大户!末了又自言自语补充了一句,还可以吧!记者问许承德,目前家里的存栏量是多少?他说,1260只。今年的出栏量是多少?他回答3000多只。记者笑着对他说,一年出栏3000多只,还不是大户啊?你太谦虚了!许承德听了,憨厚的笑变成了爽朗的笑,笑完后又自言自语补充了一句话,还可以吧!

  还可以,许承德真的还可以!因为养羊发了财,村里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羊上发”,说“羊上发”几乎全村的人都知道,而说他的名字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去年他育肥羊出栏2000多只,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出栏量3000多只,纯收入30多万元。

  在许承德的热情招呼下,我们走进了他的家,眼前是一栋气派的楼房,全封闭的阳台,阳台内的花盆里鲜花盛开。坐在许承德家的热炕上,话题自然离不开羊,说起羊的事情,先前有些腼腆的许承德说得有板有眼,他说自己34岁开始贩羊育肥,已经是14年的时间了,这十多年以来,销路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是规模还不够,2011年他修建了1800平米的畜棚,其中国家农区畜棚建设项目补贴15万元,自筹20万元,从根本上奠定了他的发展基础,仅此一项,他的出栏量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1000只,增收10万元。

  石玉忠是太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也是热情主动前来。他说这几年以来,村里的变化是越来越大,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很大,新房子多了,小轿车多了,大电视多了,手机多了,生活的变化也使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坐不住了,也闲不住了,有育肥羊的,有塑料大棚种菜的,有外出务工的,总之大家忙得很,越有钱,就越没有瞌睡!石玉忠说,2011年太平村的人均纯收入是4800元,按照十八大的报告,到了2020年,要实现翻一番,那时候,我们村里的人均收入要超过9000元,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万成亿是贵德县一家牛羊繁育场的场长,说起许承德的发展,他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是关键,国家市场经济的良好环境是前提,这两个重要因素使许承德发财致富的核心和必要条件,目前贵德县的羊育肥正在“两步走”,小的专业户向规模户发展,规模户向标准化养殖发展,目前许承德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向标准化养殖发展。

  许承德似乎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有着出乎意料的勇气和胆识。在育肥羊方面已经是贵德县很有名气的专家,很多农民养殖户前来取经、学习,他也是毫不吝啬,就连兽医站的专业人员遇到羊的疑难杂症,也是前来向他讨教。2012年9月,他将26头牦牛运到福建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销售一空,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将生意做到外省,做到更远的地方,是许承德未来的心愿,而2013年年初再下福建,是目前他正在酝酿的一件大事。

  坐在许承德家的热炕上,村民们你一言、他一语的,大家吐露的是心声,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欢声笑语回荡在农家热炕头,回荡在幸福的太平村里……(记者 李 明)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6日 15:25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