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落实十八大精神 推进广西气象科学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百色新一代天气雷达

  气象部门在横县建立广西首个茉莉花野外气象观测站

  自治区气象局局长 韦力行

  全区气象部门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认真做好各项气象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深刻认识我区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是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我区是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和影响大的省区,降低气象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气象服务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运行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广西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各项气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我区气象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技支撑业务发展的能力仍不够强;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全区气象部门必须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努力推进我区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我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空间。按照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着力加快“五区建设”,特别是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程,建设美丽广西,要系统全面研究和解决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以及与人民健康生活相关的环境气象服务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尤其要高度重视研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大力发展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生态气象业务服务、能源气象业务服务,在建设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我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坚持和拓展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道路。更加自觉和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气象发展道路。二是坚定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牢牢把握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这一根本属性,将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我区气象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更加注重坚持政府主导,更加注重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管理机制的创新。要加快建设我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我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工程性及非工程性措施,扎实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法规标准和多元化投入等支撑。要着力强基层,推进我区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均等化,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全覆盖,推进我区气象服务社会化。三是全面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我区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坚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坚持以气象预测预报业务为核心、坚持以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加快建设广西现代气象体系;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广西气象科技创新工作;要创新现代气象人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广西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扎实推进我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四是深化广西气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我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制和政策环境。五是全面加强广西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

  南国风劲正扬帆

  ——十七大以来广西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成就综述

  南疆八桂,木棉花开;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党的十七大以来,广西气象事业再谱华章。喜看南国风劲,气象人正扬帆远航……

  十七大以来,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气象事业发展,加大了对各类重大气象工程的投入和支持。从2007年至201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我区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年均增长11.89%。广西气象灾害地面自动监测站网,玉林、崇左、防城港新一代天气雷达,广西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探测系统,广西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立项建设。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气象工作会议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广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

  构筑“第一防线” 保障民生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防线”的作用,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全区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降低。先后有效应对2007年“6·13”柳江特大暴雨,2008年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2009年五六月份连续强降雨,2010年历史罕见特大干旱、暴雨洪涝,2011年强台风“纳沙”,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等重大气象灾害,为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透水事故、广西维尼纶集团车间爆炸、罗城卡马水库抢险、全州采石场滑坡灾害、龙江镉污染等突发事故处置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现场气象应急服务。有力保障了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越青年大联欢、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等多项重大活动。专项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农业防灾减灾、交通运输、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提供各种细致周到的专业气象服务,成功开展了防城港核电站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气象保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在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效缓解旱情、水库蓄水发电、森林防火灭火和防御减轻冰雹灾害等方面的作用更突出。

  推进现代化建设 提升能力

  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和体系的建立。自治区政府设立了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气象局,颁布实施了《广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协调开通了气象预警短信全网发送“绿色通道”。不断深化与各地各部门合作,先后与钦州、防城港市政府签订了局市合作协议,与自治区农业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民政厅、海事局等部门和单位签订了防灾减灾合作协议。

  着力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了乡镇精细化预报,推进专业化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完善集约化业务流程。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平均误差由120公里减少至110公里。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初步建成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立了由1987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区域气象观测网;建成了桂林、南宁、柳州、北海、河池、梧州、百色等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贺州数字化天气雷达,新增布点的玉林、崇左和防城港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快建设;海洋观测能力有所加强,防城港和钦州海洋观测基地启动建设,一批海岛自动气象站建成;全区信息网络能力建设有了大幅提升。

  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应用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我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卫星遥感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新成果。5年来,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82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5项。以高层次人才和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并实施《广西气象部门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全区气象部门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2007年的41.37%提高到2012年的 58.78%;工程师以上人员占58.53 %,其中副研级以上人员占14.31 %,取得正研级技术职称人数由4个增至9个。

  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

  5年来,着力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深入推进现代天气业务、气候业务、观测业务、技术装备保障等业务改革,继续深化气象科技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年来,着力加强气象法规实施,深入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切实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气象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得到了改善。《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发布、出台。

  5年来,全面加强部门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区气象部门100%单位获“文明单位”称号,建成自治区文明系统,建成全国文明单位6个、自治区文明单位63个,自治区以上文明单位占68%。自治区气象局被授予第一批“自治区和谐单位”称号。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创幸福未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7日 15:22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