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新的理论概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新的理论概括。

  一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这种历史必然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谈到这个理论时,他们一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价值目标,这个价值目标是通过一定特征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的,他们按照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和体制的特征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未来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历史的发展确是复杂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马克思、恩格斯曾考虑的英、法、德等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而是首先在俄国发生。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复杂的多样性的经济成分并存,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使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在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没有急于提出理论模式和体制模式,而是诉诸于实践,倾听实践的声音、等待实践的回答。尽管当时的一些探索性实践留下了很多问题,但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列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思考,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和看法,在实践中建立起了以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苏联模式”。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看法,是实事求是的。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借鉴苏联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他说:“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在讨论苏共二十大问题时,他提出要继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进行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要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的这些看法,实质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重大问题最初的自觉意识,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宣言。但由于中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规律和在中国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规律都还处于最初的认识阶段,因此,尽管对于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些自觉的意识,也还是缺乏客观条件、历史经验和思想准备。党的八大以后,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错误,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开篇才有了在实践中开创性的发展。

  三

  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这是在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一直在探索、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它的重要性,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败,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通过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一步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四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总结了10年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经验,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第一,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问题上,提出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五,在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第六,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在社会主义国际关系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问题上,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八个论断,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和时代高度,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价值的高度概括,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一脉相承、又是接力探索的结果。这对于坚定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还在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执笔人:杨河)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07:4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