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会风清新贵在一个“实”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省直文化系统举办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本来一个下午的会,一直开到了晚上,但却让参会者拍手叫好。为何会如此?一个原本的“表态会”,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场办公会,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真会”,自然受到关注和称赞。

  有人曾问:文化系统有多少个部门和单位?除了省文化厅各部门之外,博物馆、图书馆、艺术研究所……大大小小数下来,怎么也有40个左右,文化系统开会的规模自然不小。而到开会时,基本上都是博物馆、专业艺术院团等几家单位发言,其他的人就是现场旁听、回去传达。但这次培训班,人人要求发言,谈今年工作重点,谈目前发展困难,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答复,“表态会”变成了现场会,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最近以来,我省文化系统的会议新风让人耳目一新,新就新在会风突出了一个“实”字。

  开会本身并没有错。一个组织越是成功,用于开会的时间就越多。美国人迈克尔·多伊尔和大卫·斯特劳斯曾写过一本书《开会的革命》,其中提到: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职员,你一生中用以开会的时间,保守估计也有9000小时以上;如果你是一个中层管理者,每周有大约35%的工作时间用在开会上;如果是高层管理者,更可能有超过50%的工作时间被用于开会。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有些会开得变了味,能不开的会也要开,能开短会的也要开长会,有的借开会聚会,有的靠开会旅游,各种名堂都不少,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诟病,开会反而成了干部群众眼中一种不好的现象,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会议越开越多,文化系统就有一个曾引发争议的现象。那就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全省17市130多个县市区实现文化、广电、出版部门的合署办公,但省级还是多头管理。一到年底,全省文化、广电、出版分头开会,各市、县或文广新局的一把手连续参加三个会,或三个分管副局长轮流开会,费时费力。这样的会,能不能合起来开?

  现实生活中,有些部门和有些人不太会开会,为了开会而开会。一个会议,本来只要一个领导发言足以说明问题,但往往是主管领导专题发言,主要领导重点讲话,或分解成多个领导重复发言,耗时费力还耽误事。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开得让人昏昏欲睡。

  从国内外来看,开会都是一种基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关键在于要从形式到内容多方面下工夫,提高质量,引人入胜,开出精彩的“花”来。

  《墨子·附录》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学生向墨子请教:“话多好吗?”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鸣叫,没有人听;报晓公鸡一叫,天下振动。”话不在多,关键在于讲得准,有新意。引申到开会上来,就是要讲究会议的效果。

  去年12月8日,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初步拟定了10余人交流发言,但到开会时,论坛主持人提出,此次大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交流,最好都不要再念稿子了。最终,在规定的会议时间里,参会的50多人都得到了发言机会,会场交流气氛热烈。

  放空炮的会议,只能是越开越泄气。在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上,著名曲艺作家赵连甲表示,“我早年痴迷于山东快书的魅力,专门到山东拜山东快书大师杨立德为师,现在自己的多名徒弟都成了各地曲协主席。”他的学生、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接过话筒就说,“老师的学生都‘当官’了”,曲艺人还是应该站在舞台上。简单的话语,直指问题核心,效果能不好吗?

  实践证明,少开会,开高质量的会,不但工作没落下,反倒有利于工作的推进。这不只是一个“量”的减少,更重要的是一个“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如今多媒体时代,会议可以考虑网络、电话、视频等方式,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解决问题。此外,我们更希望会议有更多的“一事一议”现场,逼着主办者、参会者都“动”起来,让会议更加求真务实。

  一句话,开会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实”字。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15:15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