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改革重塑新上海(昂首迈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

——盘点沪上改革关键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岁末年初,上海频频对外界释放改革信号。

  2012年12月21日举行的十届上海市委三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直言:“改革开放不进则退。上海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代市长杨雄则用“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凝聚优势”作为履新感言。

  2012年,在全国率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上海,经济企稳回升,尽管增速偏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但经济运行质量亮点频频: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降到30%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60.4%;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近900项;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11.2%,跑赢7.4%的经济增速和7.2%的财收增速。

  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的上海,需要与服务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几个关键词,让“经济减速期”的上海厚积薄发。

  关键词:行政审批

  累计取消调整1000多项行政审批,倒逼政府改革管理模式

  从9月28日土地挂牌,到12月12日开工建设,鹰峰公司新建厂房工程成为松江区10年来首个实现当年提供土地指标、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建设的产业项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洪英杰很兴奋。

  自2012年3月起,松江区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产业项目审批从587个工作日减少到186个工作日,缩短68.3%。分散在50个部门涉及88个环节的审批流程,集中为企业设立、土地储备、土地出让、方案审核、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六个环节。各审批事项形成标准流程,时限精确到小时。

  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10多年,继2009年第四批取消和调整952项行政审批事项后,2012年,上海再次取消和调整8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力打造“透明度最高、效率最高和收费最少”的政府。

  改革者更看重的是,行政审批改革倒逼政府变革管理方式,改变工作作风。松江区纪委副书记高飞说,“现在,业务手册有规定,系统流程有记录,一环扣一环,权力点在哪,一眼就能看出来,权力寻租难了。”

  关键词:国资重组

  国资行业布局从64个收缩到59个,“国退民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资国企占据上海经济半壁江山,国资国企改革一直是上海顶层设计重头戏。上海以“市场化重组”为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退出竞争性行业,一方面推动国资向优势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另一方面,也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上海市发改委综合改革处处长刘光卫说。

  启动“国有股退出”一年后,上海家化集团收获了转制改革红利。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前三季度营收35.40亿元,同比增幅23.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8亿元,同比增长70.71%。

  目前,上海国资行业布局从64个收缩到59个,90%的国资集中到汽车制造、现代装备等20个行业。“拥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上海一大优势。”韩正认为,政府要真正卸掉“弹簧门”,打破“玻璃门”,充分体现市场开放公平的竞争,而不是固化行政权力、垄断利益对市场的封闭分割。

  关键词:营改增

  10个月减税225亿元,税制改革优化服务经济制度环境

  对上海许多企业来说,2012年是减税年。“营改增”试点率先启动,去年1—10月份,试点企业达15.2万户,减税225亿元,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增值税征收率,税负下降40%左右。

  上海在金融、航运、贸易领域的制度创新同样令人瞩目:

  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运作,白银期货挂牌交易,支持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建设保障性住房……

  于是,有了上海金融市场500万亿元交易额;有了集装箱水中运转比例达42%以上;有了超过1000家跨国公司将总部设在上海;有了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30%。

  上海经济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正在挣脱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改革必然要由整体推进向纵深开拓。”上海市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平芳说。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7日 05:5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