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什么要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发展中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趋势尤其是应对市场经济考验的深刻把握。我们党历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事业发展特别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应该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传统家庭和社区的社会支持功能逐步弱化,个人需要和福利的满足更有赖于个人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而,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不可避免会给社会带来众多民生问题,乃至出现部分弱势群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这就要求国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更加积极地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花更大力气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还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敏锐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着力加大了民生保障和公共产品供给力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共服务尤其是优质公共服务总量相对不足,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还不对称、不适应,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配置仍不均衡,所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并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就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中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群众的需求所在,把满足群众的真实需求作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从而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作者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09:17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