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青海:发展林业添绿又富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去年12月,青海枸杞和沙棘的采摘季节已经结束,但枸杞、沙棘生意却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记者走进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在晾晒枸杞和沙棘,公司副总经理陈素英介绍,企业主营以枸杞、沙棘为原料的产品,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地区,并大量出口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陈素英告诉记者,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青海省委、省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扶持2至4家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开展林业咨询服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陈素英告诉记者,企业2010年在格尔木大格勒乡建设了占地60亩的枸杞初加工基地,当年就使当地农户人均增收1.25万元,该乡菊花村因种植有机枸杞更是达到了人均增收8万元。

  青海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介绍:“青海结合区域实际出台‘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发展思路,重新编制了全省沙棘、枸杞和核桃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新建沙棘基地33.3万亩,枸杞基地20.1万亩,核桃林基地3.69万亩。”截至目前,青海省沙棘林面积达到223万亩,同时,林下种植、采集,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林下产业以及森林旅游也得到迅猛发展。

  在柴达木诺木洪农场,记者遇到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下和衷村村民李生福、赵海明。他们告诉记者,因为柴达木枸杞业发展很快,就到这里当起了季节采摘工,后来逐渐成为“全年技术工”,专为枸杞剪枝、浇水、打药、施肥,每年的收入也由几千元增加到2万多元。他们乐呵呵地说:“种枸杞既添绿又富民,我们这份工作越干越有劲头。”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2日 06:5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