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昂首迈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按:北京亮出实事“账单”,山东推出文化惠民举措,展示了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应有的工作状态,使人们看到各级干部转作风的切实行动。

  “实干兴邦”,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务虚名、专干实事的品格,也检验着各级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政德。实事不必贪大求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但实事一定要做实:指标必须明确,任务必须具体,工作必须扎实,承诺必须兑现。只要我们不惧繁难,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够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把幸福生活的理想化为美好的现实。

  35件承诺实事全部兑现,近半超额完成

  北京坦然亮出实事账单

  今年拟办实事重点涉及八个方面

  1月12日,北京公布了2012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落实情况,为接受市民监督,35件实事的既定目标与完成情况都被一一列出形成“对账单”。记者查阅发现,35件实事均已兑现,其中有17件交出“超额”答卷,接近总量半数。

  而北京市2013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目前已经收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的众多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形成的2013年拟办实事清单也将在年初公布,预计重点涉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减轻就医负担、方便群众出行等8个方面。

  保障房建设方面,去年初安排是: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房16万套,竣工7万套。最终结果是: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房16.3万套,竣工8万套,比计划多1万套。

  为缓解交通拥堵,去年初北京定下目标:地铁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9号线北段建成通车,10号线二期分段通车,开通调整地面公交线路40条等。完成情况是:4条新地铁线开跑了,开通调整地面公交线路150条,比计划多110条等。

  收入增长最牵动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者的神经。北京去年初安排: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证低收入职工的工资增长。完成情况是:将2011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含退职、退养)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由月人均2280元调至2510元,增幅10.1%;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调至1260元,增幅为8.6%。(记者王明浩)

  群众需求是第一选择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

  山东文化惠民重办实事

  “您的期盼,我们的行动。”1月5日,山东主流媒体同时刊播启事,公开征集2013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建议。这份启事,标志着山东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轮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拉开序幕。

  听怨言 找“病根”

  将民智和对策请进门

  基层宣传文化建设“没人”、“没位”、“没钱”、“没事”;

  鼻孔朝天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横行……

  这些逆耳之言,出现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一份调研报告上,时间是2011年12月。这份报告7万余字,是山东省宣传文化系统开门纳谏的汇总。

  自2011年7月起,一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2个多月内,征集13246条、178万字的意见、建议:

  “有的电台、电视台播放非处方药品广告,一次近半小时,蛊惑人心、欺骗病号!”

  “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大多兼职,有其名、无其实。”

  群众的期盼言辞恳切:

  “政府出钱到农村放电影,银幕前的人不如外围拉呱、闲聊的多。”肥城市大封村党支部书记杨仁庚提出,不如在电视台多播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和种养技术的科教片,“改革农村电影放映制度,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浇花要浇在‘花根上’。”

  扶起跌倒的老人却被诬陷,面对这种事,媒体该怎么办?山东省政协委员刘玉光建议,批判丑恶不能过度渲染,切莫为了追求“眼球效应”,极力放大个别现象。

  群众需求就是“第一选择”,群众呼声就是“第一信号”。2012年3月,山东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应运而生。省委宣传部会同财政厅、文化厅、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承诺:为10000个村(居)建设、完善文化大院,为56个没有数字影院的县(市)新建数字影院,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0000场……

  走基层 接地气

  让身子和感情沉下去

  跑了12年的社区新闻,《齐鲁晚报》记者张刚成了闻名全国的“胡同记者”。但是,张刚也曾有困惑:同时到报社的伙伴,有的转了行,有的转跑热门的口,为啥基层的新闻富矿难留人?

  有件事,滨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晓静一直铭记在心。在一次社区调研中,一位大姐说:“哟,你们可是稀客,不都忙着搞艺术、教特长、画画写字赚大钱吗,还有工夫下凡?”

  李晓静一阵脸红:“你误会了,大姐。”没成想大姐反问:“我误会?告诉你妹子,你们单位原来叫‘群众艺术馆’,可不知啥时候起,‘群众’没了,光剩下艺术了。”

  张刚的困惑,李晓静的尴尬,恰恰应了那句话:你心里没群众,群众心中也没你。

  “只有走进基层,脚踩泥土,宣传文化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魂和根!”山东省委宣传部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者要多接地气,让身子和心灵沉下去。

  在阳谷县,有位叫赵中田的农民,住着三间破土房,却整天忙着搜集整理运河民谣。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记者王建军头一次接触老赵,就被深深打动。没多久,王建军扛上摄像机,带着被褥来到老赵家。

  看着省城的“大记者”那股认真劲,老赵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白天,两人骑着摩托车,沿着古运河找船工、渔民做调查。摩托车加油、维修以及两人吃饭,都是王建军掏钱。晚上,两人坐在农家小院,望着满天星斗咂摸白天的酸甜苦辣。就这样,一部长达45分钟的纪录片《运河民谣》问世,生动地记录了一位当代农民为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付出的艰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年多来,山东省建立起8910个基层联系点,4460批、59000人次进村入户。全省文艺工作者组织17600多场次的“文艺下基层”演出,把欢歌笑语送到群众家门口。新闻媒体新开设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宣传栏目752个,刊播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超过10万条。

  磨精品 真惠民

  把质量和水平提上来

  在北京,莱芜梆子《儿行千里》意外引发轰动,并问鼎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台以廉政教育为题材的地方小戏,集聚了莱芜梆子剧团最优秀的演员、最优秀的作曲,先后在60个城市演出187场。

  土里土气的莱芜梆子,竟能登上大雅之堂。其中的艰辛,剧团团长李长生最清楚:“我们边演出、边修改、边提升,修改剧本不下100次。它出身基层,素朴、简约,却并不妨碍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连续七届实现“五个一工程”参评作品全面获奖,“文学鲁军”新人新作不断涌现,“鲁剧”品牌享誉影视剧行业……这两年,“鲁”字文艺精品将主旋律的厚重深刻和大众艺术的通俗生动有机融合,征服了观众、赢得了市场。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搞上去,群众身边的文化也火起来。

  在邹平县小高村,82岁的村民左公茂安享惬意生活。出门不远的村文化广场上,一有唱戏、说书的动静,左老就放下饭碗匆匆出门。“以前只有过年才露一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登台亮相,既给乡亲找乐子,又给自己解闷子。”

  山东确保各类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去年仅“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省级财政投入2.3亿元,撬动14.6亿元各类资金。一年时间,县城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全国同步上映的新片、大片;免费培训10000名基层文艺骨干、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免费开放“三馆一站”,建设了156所乡村少年宫和10000个文化大院;500个庄户剧团更新演出器材,百家国有文艺院团有了流动舞台车。

  “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不能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不能搞成活动式、运动式的一阵风,而要成为一种责任、一项制度、一件天天想着做好的事。”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无论形势和环境怎么发展变化,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这个‘本’和‘根’不能忘。”(记者 徐锦庚 卞民德)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4日 05:4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