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小“集成”成就大“生态”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公司探索全新建设和运营体制调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如果说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那么滨海新区便可称是其昂扬前行的“龙头”,而位于滨海新区东北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无疑处在“龙眼”位置。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尝试多种节能减排技术集成,改革创新建设运营体制,这一切都让生态城的腾飞有了坚实的基础,也让生态城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滨海新区、天津乃至全国生态建设的排头兵。

  驱车沿汉北路一路驶进中新天津生态城。从彩虹大桥下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到道路沿岸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从中央大道上壮观排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到每座都应用了多项节能技术的绿色建筑……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这座现代城区的生态、绿色、节能与环保,也让人很难想象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

  在党的十八大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热点之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无疑,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对于如何建设一座生态城区,世界上并无前例或规范可循。究竟怎样才能把生态文明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得相得益彰?怎样突破资源节约与传统城市建设间的隔膜?又怎样将生态集约的生活方式融入居民生活?

  负责生态城土地整理储备,基础和公共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在生态城这片土地上用5年时间给出了答案——“集成”:将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集成创新应用于每个项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将投资与建设集成一体,将基础设施运营维护集成一体,突破了传统城市建设运营中的诸多问题。

  漫步在花红柳绿之中,投资公司总经理孟群说,生态城先行先试、挺立改革潮头的探索不仅是一种试验,更将致力于提供可供其他城市复制的城市生态解决方案。

  改革创新包含着开创的胆量和探索的艰辛。

  5年来,投资公司先后建设了国家动漫产业示范园区、中央大道/北部高压走廊系列光伏等项目,完成了区域内原污水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完成道路铺设60公里、水气热管网铺设253公里、通信管网铺设824孔公里、道路与景观绿化309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累计为国家创造税费收入14亿元;实施了燃气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光伏发电、超低能耗建筑、污水库治理等项目,在新能源及能源高效利用、绿色建筑、通信、环境治理、市政景观等领域集成应用了60余项节能环保技术。

  一座能源站集成四大节能技术

  漫步在生态城国家动漫园,一座四四方方楼面及屋顶还覆满光伏太阳能电板的3层建筑,在周围的大厦间显得尤为特别。“这就是生态城目前规模最大的能源站——动漫园二号能源站。别看这里面积不大,它可是全国首例实现多种能源技术智能耦合高效利用的微网能源站,可为动漫园内约24万平方米公建供冷供暖。”谈起自己负责的项目,生态城能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新能源部部长赵景维声音里透着一股自豪,“这里集成了四大节能技术,有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水蓄能、燃气三联供等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并辅以电制冷、市政热源等传统能源技术,实现了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充分高效科学耦合。”

  这些集成的节能技术如何实现综合利用?赵景维以供暖为例给出了解答:每天一进入夜间低电价时段,能源站就会启动蓄能模式,边供暖边通过地源热泵向蓄能罐蓄热;白天高电价时段,优先利用蓄能罐供暖,然后根据负荷需求变化自动启动燃气三联供系统补充,如遇寒冷天气或用电高峰则会自动启动燃气三联供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极寒天气就会再加上市政供暖。经计算,与常规能源方式相比,能源站联供方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0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7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6吨、节约用水1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7公顷森林。

  “绿色、节能、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的特色,也是生命力所在。这就使得投资公司在治理、建设生态城过程中,必须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同时增强自主研发和产学研能力,并最大限度地结合实际进行集成创新,实现综合利用。”孟群表示。

  走在生态城,科技集成创新无处不在。从街边集成了太阳能和风能2项技术的路灯,到平均每座至少集成应用了18项节能环保技术的绿色建筑,就连最不起眼的道路路面、地下管网、区域绿化,每项少说都集成技术10余项,生态治理重建,可再生、清洁、常规能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设计实施、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一个都不少。“虽然生态城内各类节能技术的应用总量并不突出,但其集成耦合资源规模却在全国名列前茅。”投资公司安全与技术管理部副部长杜浩为坦言。

  根据生态城建设指标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不小于20%、清洁能源利用率为100%、绿色建筑达到100%……目前,生态城起步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经超过20%,各类光伏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900万度,可供约8000户居民一年用电。另外,还有太阳能热水、风光互补路灯、深层地热、地源热泵以及污水源热泵等项目,共计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8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4万吨、氮氧化物180吨、二氧化硫276吨、烟尘73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实践证明,生态城的每一片绿色都离不开“科技集成创新”的支持。

  “这里绝不会出现‘马路拉锁’”

  和旭路是生态城起步区修筑的第一条道路。这条横断面41米、全长约1.2公里的新建道路共有约13公里的各类地下管网以及路面绿化等工程内容,在经历了30天的前期设计与180天实施后,总共历时约210天就完成道路的全部专业施工,与传统城市新建道路施工相比,速度提升了一大截。

  对于提速的奥秘,投资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王伟告诉记者,那就是“投资与建设集成一体”。这也是为什么投资公司只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建设了生态城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公里道路、253公里水气热管网的关键所在。

  “‘投资与建设集成一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组织紧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展现‘集成’的作用与效果。”王伟说。以最简单的道路建设为例,王伟讲解道,投资公司第一步是打破传统城市建设体制,将建设所涉及的道路、桥梁、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燃气、热力、气力、通信、城市照明、智能交通等12类专业整合成立了集水、气、热、通信管网等一体的能源公司,市政工程与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市政景观公司及其他几家下属公司,一改以往单位过多、协调难度大的情况。第二步,公司会在完成土地收购整理和填垫平整工作的同时,与管委会建设规划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市政景观公司、能源公司等各下属专业公司启动统一的规划设计、投资与施工,这样还可以在满足各项设计规范的同时,尽可能节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布设管网与道路断面。第三步,就是在施工阶段采用“三步施工组织管理法”,先行铺设雨污水等重力深埋管道,实施道路路基,再进行各类纵横向能源管线并统一进行道路管沟回填,最后进行道路结构层、面层及绿化、路灯等地上设施施工。这样,道路与地下地上各种管网设施就实现了一体化指挥、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协调、一次施工成型,工程自然会高效开展,既节约了工程时间,减少了各专业反复进出场给工程投资造成的浪费,还避免了传统城市建设道路反复“开拉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建设的传统难题。

  经过近5年的实施磨合,如今生态城小到道路大到楼宇建设,每项工程建设都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得井井有条。“生态城的‘生态’并不单指区域节能减排这一方面,如何能在区域建设中尝试新方法、建立新体制,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之一。也是因此,生态城建设从一开始就力争规避掉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权不清、养管不力等问题,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这条路,而实践也证明,‘投资建设集成一体’的探索还是比较成功的。”孟群坦言。

  居民生活有问题

  一个电话就搞定

  去年11月的一天,家住生态城美林园小区的王先生家自来水和宽带同时停了,他急忙拨打66885890报修并一同反映了家中暖气不热的问题,不想半小时后维修自来水、宽带和暖气的师傅一起敲响了他家大门。“这三个问题没想到还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在生态城,就要给自来水公司、宽带运营商、供热站三个热线打电话,虽然如今服务都很好,可来上三批师傅怎么也要1至2天才能全解决,绝不会这么快、这么方便。”王先生很是感慨。

  “66885890的背后其实是生态城客户服务中心,它将传统城市各个公用设施单位热线‘集成’一体,集中受理居民对公用事业服务的各类需求,并根据联动机制视情况进行业务分拨及监督和回访。”投资公司公用事业部部长孙继光介绍,“客服中心运营一年来共受理居民来电2000余次,问题解决率达到95%,用户满意度100%。”

  孙继光告诉记者,除了客户服务中心,生态城还基于区内共享的光纤网络与信息平台,搭建了公用事业运行维护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前者是由相关单位派驻值班维修人员将生态城内所有公用设施的维修抢修“集成”一体,后者则是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集中指挥中心。“预计今年5月运行维护中心就将全面运营,届时全新建成的系统将可在大屏幕上对区内十几种专业设施的运行情况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比如埋于道路下的燃气管道出了问题,不仅能看到具体出事点位,周边各类管道位置甚至相邻自来水管道中此时的水流、水压都能一同了解,直接免去了勘察过程,使维修抢险快速、准确,且不会出现对周边其他管网的‘误伤’。” 孙继光解释道。

  一个平台、三个中心。投资公司把生态城的设施维修维护、生产运行调度监控、事故应急抢险、经营统计分析、用户日常服务等全部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集成构建起了一个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综合管理系统。这种并不多见却效率颇高的运营机制,不能不说是投资公司在城市公用设施运营体制上的又一次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又一次探索。用孟群的话讲,生态城既然是一个区别于传统城区的生态新城,那么,居民的生活也一定要比传统城市更方便。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4日 11:36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