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布局深蓝抢先机

——感悟滨海城市日照的海洋发展战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最大散装水泥专用码头。

  热词·蓝色经济区

  近日,冒着近二十年来少有的严寒,吴乃军兴致勃勃地陪着从南方来的几位企业家,在国际海洋城内的一片工地上商讨投资建厂的事宜。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这是个鲜明的信号。”吴乃军指着不远处的浩瀚大海,慷慨激昂地向企业家们陈词,“海洋正成为中国热词,人们的海洋观念在增强,国家的海权意识在加重,发展蓝色经济大有可为。”

  海风打在脸上,异常生疼,但吴乃军和他的客人们却浑然不顾。此刻,他们激情如火,正沉浸在一个宏大的蓝色梦想中。

  身为山东省日照市国际海洋城管委会副主任,吴乃军正努力劝说有投资意向的南方企业家们在这里设厂。在他看来,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新机遇,犹如当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开发。

  日照国际海洋城尚未满一周岁,去年6月才正式挂牌启动。它的“呱呱坠地”,得益于国家愈发重视海洋战略这一时代大气候。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洋为主题的经济区。作为蓝色经济区的先导区,日照国际海洋城顺势而生。

  对海洋,日照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20多年前才升格为地级市的新兴城市,因海而兴,因港而旺。海洋经济目前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已超过42%。日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2.5亿吨,位列全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日照在谋划蓝图时,把国际海洋城定位为新的“经济引擎”。

  顾名思义,海洋城主打“海洋牌”,重点发展海洋服务业、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我们现在是招商选资,与海洋无关的投资,暂时谢绝。”吴乃军言语间透着些许自豪,目前海洋城引进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已有20个、总投资80多亿元。

  位于日照历史文化名镇涛雒镇、巨峰镇滨海地带的国际海洋城,起点高,手笔大,规划总面积近170平方公里。行走在规划区域内,机器轰鸣、人来车往的工地随处可见:土方开挖、修建道路、铺设水电管线……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按照规划,到2020年,海洋城将初步建成。

  “海洋在不断增值,海洋城值得期待。”日照市委副书记侯成君身兼国际海洋城“一把手”,他激动地说,地球正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难题,蕴藏丰富资源的海洋,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发展的一个制高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正积极地布局深蓝,抢占先机。

  看好海洋城前景的,还有许多普通百姓。他们从身边的变化中,看到了一个灿烂的未来。在涛雒镇栈子码头,工作人员高伟合说,他在这里工作15年了,10多年前,这个渔港只有五六十艘船,现在已有两三百艘了。“随着海洋城的建设,这里将更繁华。这不,眼下码头正在扩建中。”

  在即将离开日照之际,日照市委书记杨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杨军对当地的海洋经济、海洋文化都相当熟稔,他把日照的特色归纳为7个“海”字头品牌:海港、海工、海商、海产、海城、海游、海文。“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海防。”杨军说,日照有168.5公里的海岸线,海防任务艰巨,我们地方党委政府要像战争年代支前那样,支持驻军部队各项建设。

  去年12月4日,日照市委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议》,这份文件除了在经济、民生、生态等领域提出具体目标外,还特别提到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加快建设沿海防卫体系”。这在各地类似文件中,并不多见。

  “在大海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日照人,深切地明白海洋的价值,以及维海权、固海防的重要性。”杨军说,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我们决不含糊。

  【热词点评】

  中国的未来在海洋

  ■国防大学教授 张召忠

  中国曾经是航海业最发达、最早拥有水师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辟通和郑和七下西洋的伟绩,都是当时西方所望尘莫及的。可惜,明末清初以后的闭关锁国,以及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凌辱,使我们痛失经略海洋的机遇。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当人类跨入海洋经济时代,中国也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向深蓝,海洋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超过5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10%,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将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

  孙中山先生说过,国力强弱在海不在陆。海权优胜,则国力优胜。此话放到今天,仍然是高瞻远瞩。从历史上来看,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几乎所有世界强国都是海洋国家,而绝大部分发达城市也都在沿海地带。

  中国属于未来,中国的未来在于海洋。在新一轮世界海洋大竞争中,我们切不可再错失历史赋予的机遇。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09:26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