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主动作为 助绘“坚强曲线”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回顾(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过去5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突袭、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四川逆势而上、砥砺奋进,划出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全省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两倍,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

  从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四川步伐矫健。立足加快实现四川科学发展,促进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在过去的5年中主动作为、不曾懈怠。从坚持听取审议年度计划、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并就有关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到对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开展立法、监督、决定和任免,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履职,发挥了应有作用。

  着眼基础解难题、促落实

  “服务区改造后停车量有没有变化?营业收入如何?”“公共厕所卫生条件现在很不错,如果细节处再周到一些就更好了。”“加油站都实现配套了吗?过往驾驶员反映如何?”

  去年春节刚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来到资阳、遂宁等地,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加油站改造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点,他都要把服务区走个遍,边走边看边听介绍,不时就关心的问题进一步询问。“高速公路服务区越来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新亮点,不仅对外展示了四川改革开放的良好面貌,也潜移默化促进了群众文明观念的提升,改造意义重大、群众欢迎,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下决心抓好的工作。”李崇禧说。

  省人大常委会就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路加油站开展的调研和视察,有很多次。这仅是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发挥职能,助力夯实我省发展基础的一个缩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身处盆地,如何跳起摸高、再生跨越?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四川经济“撑杆起跳”的坚实支点。服务于交通枢纽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公路法实施办法、港口管理条例,多次视察调研,形成《加快推进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路加油站建设升级的报告》、《关于四川口岸建设的思考》等调研报告;组织召开一系列交通枢纽法制保障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提出对策和措施……

  水是发展之本,粮是发展之基。为推动“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决策部署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对亭子口、向家坝、小井沟等20多个大中型水利工程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听取和审议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农村重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报告,督促政府确保已开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进度。“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省人大常委会修改技术市场条例和专利保护条例,开展企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法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推动科学知识普及,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全省公民科技素质,夯实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

  围绕发展谋对策、勤献计

  “表决结束——”“——通过!”

  2011年9月29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前后经历了四次审议和修改的《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获得高票通过。

  在其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纯刚介绍,该条例将我省灾后重建和近年来城乡规划领域的一些创新实践,特别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规划创新纳入法治轨道,“为下一步深化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规划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我省发展新阶段解决新问题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从制定城乡规划条例,发挥规划对于引导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到听取关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推进我省“两化”互动发展和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从听取天府新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提出加强产城结合、突出区域特色、超前谋划基础设施、保护耕地和水源地的建议,到开展成都平原土地利用及保护情况调研,提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建议,推进省委确定的长远大计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积极行动。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油气化工、汽车制造、‘白酒金三角’和烟叶,一个也不能少。”通过听取和审议全省工业经济工作情况的报告,到相关重点产业基地实地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意见。

  省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听取和审议“三农”投入、农村土地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等情况报告,制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开展现代农业品牌建设调研等,助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和跨越发展。

  支持促进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要为文化强省提供切实司法保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做强做大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文化提出建议,其中,杨国安代表提出的《关于将“西部环球影城”列为四川省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议》被确定为去年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对“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阐明了提升四川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是引领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此前,“文化强省”话题一直是省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议题。听取和审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工作的报告;批准阿坝州、凉山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凉山州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召开文化领域地方立法座谈会,就促进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立法建议……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之路,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助力前行。

  在另一大话题——生态四川建设上,省人大常委会同样从不缺位。省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听取和审议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的要求。制定农村能源条例,在国内首次将碳交易和沼气综合保险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批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湿地保护条例、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等,批准了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听取和审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的报告,连续5年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不断夯实。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8日 17:5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