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河南省长郭庚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

 许继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风电产业园。

 许继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风电产业园

获嘉县亢村镇亢北村农民喜迁新居

获嘉县亢村镇亢北村农民喜迁新居

宇通客车校车生产线投入生产

宇通客车校车生产线投入生产

濮阳县王称堌乡西王楼村农民喜收小麦

濮阳县王称堌乡西王楼村农民喜收小麦

郑东新区CBD夜景

郑东新区CBD夜景

大型歌舞诗《河洛风》亮相洛阳歌剧院

大型歌舞诗《河洛风》亮相洛阳歌剧院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公园里翱翔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公园里翱翔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公园里翱翔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公园里翱翔

浚县卫贤镇100户贫困居民领到“公益医保卡”

浚县卫贤镇100户贫困居民领到“公益医保卡”

1

   五年来的成就 

   全省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008:18018.53
  2009:19480.46
  2010:23092.36
  2011:26931.03
  2012:预计300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2008:13231.11
  2009:14371.56
  2010:15930.26
  2011:18194.80
  2012:2007年的1.5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2008:4454.24
  2009:4806.95
  2010:5523.73
  2011:6604.03
  2012:2007年的1.6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单位(亿元)  
  2008:1008.90
  2009:1126.06
  2010:1381.32
  2011:1721.76
  2012:2040.6

  财政总收入:单位(亿元)  
  2008:1781.89
  2009:1921.80
  2010:2293.70
  2011:2851.91
  2012:3282.8

  2012年,河南省较好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2%、16%和54.3%,财政总收入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5.1%和18.5%、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5%和1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这标志着省十一届人大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富民强省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均为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3282.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6亿元、支出500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4倍和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2007年的1.5倍、1.6倍;五年累计实现5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4%;粮食总产量1127.7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态势。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综合效应持续显现。科学发展载体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投入1.4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1倍。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货运网络、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铁“两小时交通圈”、全省“一小时交通圈”框架加快形成。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河南形象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气势。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难事,办好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尤其是用不到一年时间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用不到100天时间完成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审批并开工建设,用两年时间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迁安的四年任务。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国家43个部委和单位出台文件或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力度明显加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重信践诺、务实奋进的河南形象进一步展现。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突出战略谋划,持续探索中原崛起之路。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争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批准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确立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大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明确了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抓手;规划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准建设。

  科学有效应对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在我省“来得迟、影响深、走得慢”的特点,顺势而为、分类施策,全省经济不仅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深入推进开放改革,努力实现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有机统一。强力推动开放招商。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省策,着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这五年成为河南历史上落户客商最多、招商成效最好的时期。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五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持续稳定。

  加强载体和体系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设和完善科学发展载体。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推动生产力由分散向积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四大现代服务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培育城市群和城市组团,推进复合型城市新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

  着力创优势补短板,不断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构建“五网一系统”及形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基本框架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努力消除发展隐患,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财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计1.23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9.1%,其中“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支出3600亿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5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00万人以上、总量达到257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5%。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比重居全国第一位。卫生机构病床新增11万张,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和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强化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求进,务实发展,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后五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地位进一步凸显。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就业创业机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现代化建设再上一个大台阶。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达52%以上,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二三产业比重达90%左右,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现代化力争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50亿斤,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地位更加稳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原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基础支撑条件基本完备。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框架和内捷外畅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立,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基本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地位凸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初具规模。开放平台更加完善,现代口岸体系初步形成,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坚强电网、复合型水网、互联互通信息网、“四区三带”生态网络基本建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载体更加完善,区域竞争新优势更加彰显,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体制机制保障基本完备。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各类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要素保障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优势较好发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确立。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坚持执政为民根本目的;三是坚持提高质量效益立足点;四是坚持改革开放根本途径;五是坚持科学运作制胜策略;六是坚持务实重干作风保障。

  二0一三年重点工作

  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1.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

  报告要点: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坚持承接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并重,省市县三级联动,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家电、家具、纺织服装及制鞋、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产业开展集群招商。

  拓宽开放领域。持续扩大工业开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城乡建设领域开放,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力争在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和各类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建立“大通关”机制,强化投资权益保护。

  拓展外需市场。积极承接出口加工型项目。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和企业内部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战略重组。全面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争取成为国家“营改增”试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持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力争社会融资规模达到5200亿元。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建立碳排放控制制度,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找矿突破行动,探索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2.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

  报告要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鼓励引导就近城镇化。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以产兴城,更好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把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市新区、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学校建设,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及子女入学问题。

  优化城市形态和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强化中原城市群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交通衔接、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增强整体效应。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发挥郑州、洛阳等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县级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3.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持续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

  报告要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实施优势行业扩亮点行动计划,力争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以上。以精深加工、技术改造、垂直整合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发展壮大服务业。强化郑州物流中心地位,大力发展航空、口岸、保税、冷链等特色物流。繁荣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监管,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旅游集聚区、度假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万亿元;统筹全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布局,培育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孵化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中心。

  搞好经济运行调节。继续实施“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4.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报告要点: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年内新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发展10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启动建设100个以上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具备条件的规模化粮食生产单元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3万延米。再解决600万以上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万户。今年再实现1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5.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持续培育战略竞争新优势。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报告要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郑州为中心、省辖市和县城为节点的向心布局、网状辐射、开放式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郑州航空枢纽、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陆路交通集疏网络;全面实施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快郑徐高铁建设,推进郑州至万州高铁前期工作;加快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基本建成郑开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郑州至机场和郑焦城际铁路;加快电源、电网、煤矿、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年底70%左右县城用上管道天然气;基本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加快受水配套工程建设。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施36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2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郑州、洛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

  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重点支持4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和80所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扩大中职免费教育覆盖面,探索建立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和技术人才调蓄机制。

  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郑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省级试验区数字化改造,力争年内省辖市全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6.强化文化强省建设,持续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强化文化强省建设

  报告要点: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塑造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编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推进丝绸之路、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工作。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文化企业“双十”工程,建设国家动漫产业河南基地、大河文化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继续推进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基本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7.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造美丽中原。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要点: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园区和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新增洛阳等5个省辖市开展PM2.5监测。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四区三带”生态网络,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重点地区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

  8.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构建和谐中原。

  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

  报告要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形式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职工、基层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进大病应急救助。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0万套、竣工30万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加快一批特色骨干高校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一批省辖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健全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创新移民社会管理模式,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11:33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