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代表访谈:一同编织梦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如今,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梦想编织起来,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交通不发达,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着同样一个“中国梦”。这个梦想被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口较少民族代表们多次提及——加快发展脚步,与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频方能步伐一致

  “去年我省投入资金2.22亿元,实施了56个建制村616.3公里硬化路面建设,投入资金近2亿元,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这几个数字,只是多年来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是多位代表的共同感受。

  “目前全国正推广基诺山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功经验。”谈到扶贫开发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基诺族代表唐海英印象深刻的是村容村貌的变化:“以前走村串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如今村村铺起了弹石路,沿公路的村寨也都建起了保持‘干栏式’风格的楼房,居住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

  独龙族代表马正山说,2012年贡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3元,随着草果产业的培育壮大,小小草果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这几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怒族代表韦昌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18座“索改桥”顺利完工,真是惠民之举,这让怒江两岸的群众真正告别了溜索过江的历史。

  “云南GDP过万亿的消息令人振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实实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里,我们正以相同的频率向目标前行。”普米族代表熊元德说。

  共振才有更大合力

  “以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主战场,着力打好基础设施改善、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修复建设4大攻坚战”、“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初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句支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讨论。

  “新的征程上,云南的经济总量要跨上2万亿的台阶,我们都是参与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只有加快发展的步伐,才能与全省的发展同频共振,告别‘短板’的历史。”

  布朗族代表李应明说,应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让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能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龙陵的山葵、姬松茸上了日本、韩国的餐桌,石斛走向江浙大市场,农业产业化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之一。”阿昌族代表石正杰认为,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年,将进一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给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我们是吃好了、穿好了,就更应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景颇族代表段梅说,现在许多孩子连本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正在流失,应在增加投入加大力度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民族协会、村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助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德昂族代表杨艳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紧紧依靠输血是不够的,应注重本民族各类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条条建议、一句句话语,汇集成对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期盼。(记者 季征)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10:28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