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两会”特写:住在牛棚旁的研究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贺东航办公室的柜子里,满是各省市的调查问卷。

  ■人物简介

  贺东航,男,生于1967年6月,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祖籍湖南益阳,成长在福建厦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政治发展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谈实录

  贺东航身宽体胖,一口福建腔。昨日,记者见到这个新委员,他情绪高昂:“可以更好的参政议政啦!”

  此前,贺东航就十分热心于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他认为,研究不能关在殿堂里,要对策化、应用化,服务国家。不过,他在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2007年,贺东航从厦门大学调至华中师范大学。期间,他非常关注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中发现很多问题。他将调研报告发往国家林业部门。一连10多份报告邮寄出去了,都没有回应。贺东航反思,觉得可能是报告太学术化、可操作性不强。

  2008年,贺东航开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乡村治理》(以下简称“乡村治理”)。他走遍江西、福建、云南等17个省份,进村入户收集素材。看到林权制度改革中,很多百姓丢失山林,贺东航对改革持怀疑态度。恰巧,有媒体联系他采访,于是,他痛批了这项改革。

  报道发出后,华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找到他:“你的视角是基于民众立场,是不是也该听听政府的声音?”贺东航又意识到自己的偏差。

  调整思路后,2009年春节,贺东航将“乡村治理”最新研究成果,投递到民政部。没想到,获得回复。民政部感谢他的提议,表示将协同林业部门一起解决有关问题。两个月后,贺东航又接到国家林业局的电话,林改小组负责人邀请他面对面交流。

  基于此,他进一步完善研究,6月份,通过新华社内参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该内参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10月份,他又呼吁,《森林法》已不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予以修改,再次引起温家宝总理关注,并被国家林业局采纳。

  让政府采纳意见,有没有诀窍?“两会”开始前,记者曾到访贺东航办公室。学生牛宗岭指指办公室的大行李箱,说这就是老师的“窍门”:“经常直接从办公室出发,去农村调研。”

  2008年夏天,贺东航带领学生来到贵州瓮安一个村里调研。没地方住宿,学生提出是不是找下村支书。“不行!”贺东航当即反对:“惊动村里,就摸不到原汁原味的素材了。”

  在村里转悠半天,贺东航发现一牛棚旁有一间空屋。“找到这户人家,交上房租,就住这里吧。”贺东航拍板。大家一脸惊讶与无奈。

  白天,走村入户,发问卷、做访谈。晚上,挤在牛棚旁,忍受着臭味和蚊子,整理报告。贺东航亲力亲为,学生们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就是这样,贺东航一年要带领学生做2000多份问卷,依此形成了30多份调研报告呈递国家林业系统,其中,10多份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议政语录

  “提意见既要有批评性,也要有建设性。多提建设性的意见,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要卷起裤腿、挽起袖子做研究。调研接地气,研究才有底气。”(文/图 记者 陈会君)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16:16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