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小鹏在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多措并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制定实施稳增长的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四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措施,城乡消费持续扩大。努力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发展实体经济,8户企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煤销集团率先进入世界500强。省监管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全省四分之三的就业岗位和近一半的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2万亿元,是2007年的2倍;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650亿元、1516亿元,是2007年的2.2倍、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76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76亿元,是2007年的3.1倍。五年来,我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历史性地跃上了新的台阶。

   我们多管齐下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建立十大安全生产制度和118条安全生产规定,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32.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5.8%。与此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明显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痛下决心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转型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全省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单井平均规模达到年产120万吨,安全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外运量分别达到9.1亿吨、5.8亿吨,比2007年增长45%、9%。全面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实施服务业“1+10”工程。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生态、造林绿化和“2+10”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3.44%,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太原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年均营造林480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0.86%提高到1.17%,成功开发了千万吨级矿井综采成套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累计引进两院院士4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37名。五年来,我省煤炭工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

   我们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市域城镇化,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实施了5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资金规模达到50亿元。粮食产量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27.4亿公斤。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513”工程,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4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初具规模。完成1.1万个新农村重点村和200个连片示范区建设任务,1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化率5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超过51%。五年来,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投入600多亿元,圆满完成了两轮“五个全覆盖”,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高度关注、切实保障、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明显改善。5年城镇新增就业2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05万人;5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5万套、竣工107万套,完成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任务;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0412元、6357元,是2007年的1.8倍、1.7倍。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国家4%的要求,投资百亿元、占地近万亩、可容纳15万学生的高校新校区基本建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以上,投资近20亿元的山西大医院建成投用,在34个县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和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粉墨春秋》等一批精品剧目引起较大反响。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八连增”,320万名60岁以上老人领到了养老金,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年人均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240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64元、60元提高到308元、148元,1.6万名孤儿和17万名残疾人得到救助,278万名困难群众领到物价补贴,800多万农户享受到免费取暖用煤。五年来,我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加快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省属国有重点企业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土地、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5年共签约项目8500多个,到位资金1.3万多亿元。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山西”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五年来,全省上下政通人和、充满活力,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做好新一届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统领,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是我省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办好“两件大事”、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不仅已有的政策、资源等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而且劣势也可以转化为新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添了我们奋力前行的动力。我们要以对山西发展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凝心聚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促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建设,构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八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骨干企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性产业。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我省“十二五”收入倍增计划部署,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住房保障体系。在巩固提升过去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投入400亿元,为农民再办五件实事,即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山西。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和生态试点省为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力度,每年营造林400万亩以上,力争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开展工作。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法治山西”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决心与全省人民一道共同努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再上新台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届时,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3年主要工作

  主要预期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等绿色消费,促进家政、养老、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鼓励汽车、家电、住房装修等大宗消费。打造城市15分钟便民商圈,实施骨干流通企业“515”工程,抓好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注重效率,提高效益,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元,产业开发投资5500亿元,民生社会事业投资2000亿元,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投资1000亿元。实行“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大企业“双千亿”工程建设,推动更多大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进军世界500强。加大对中型企业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成整合矿井改造任务。加大煤炭转化利用力度,促进煤电联营,落实电煤价格改革措施,构建和谐煤电关系。完成焦化行业整合重组任务,推进化工行业整合提升。培育发展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512”工程,进一步做大煤炭机械等优势制造产品,抓紧培育高速列车设备等高端制造产品;大力推进潞安集团煤基多联产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推进不锈钢等新型材料项目;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其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实施“1511”工程,统筹推进各类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晋善晋美”整体品牌形象,做大做强旅游业。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发展煤炭现货期货交易。加快发展金融、现代通讯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太榆科技创新城和11个市的科技创新园建设。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实施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三百计划”和“千人百县”专家服务基层计划。着力做好“三农”工作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再出台10项新的扶持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启动七大产业振兴和翻番工程,大力实施“513”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0万户,易地搬迁农村特困人口11万人,完成1.7万个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务,改扩建村级幼儿园500个,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切实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力争再有47万贫困人口脱贫。

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南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抓好共建区和公用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城镇群建设,加快推进长治上党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孝汾平介灵等城镇组群发展。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街区,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增加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研究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推行居住证制度,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保障性住房等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抓好安全生产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非法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杜绝瞒报迟报现象,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成果,完善转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百县强基”“万村千乡”文化工程,推进山西广电中心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抓好山西大剧院、图书馆等文体设施的管理和运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送书送戏下乡等工程。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

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扩大就业,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的目标。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全部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再提高10元、达到6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24元,达到338元、172元。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孤儿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万套、建成18万套,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农村住房抗震改建试点。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新建改扩建20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完成高校新校区建设任务。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向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启动建设山西省儿童医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山西”建设。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节能降耗,狠抓六大重点行业和千户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领域节能工作,再完成75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严格保护耕地。抓好减排治污,推进非电行业脱硫和火电、水泥行业脱硝,开展燃煤电厂和冶金、水泥等行业除尘改造,加强PM2.5监测,加大汽车尾气、燃煤烟尘、扬尘等治理力度。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在加快构建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体系的同时,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抓好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恢复,大力推进六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基本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全年营造林45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工程、“2+10”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着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

  根据我省即将出台的转型综改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增加标杆项目数量,加快标杆项目建设,重点在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着力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支持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铁路、公路、金融、能源、电信、市政、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创新用地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等其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自主品牌、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省内紧缺原材料、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深化与国家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民企的合作。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学习型政府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一届政府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学习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严格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及我省出台的具体办法,改进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夙夜在公、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向全省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11:19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