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北京市法院5年审结2077535个案件 结案时间平均缩短26.2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向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过去5年,本市共受理各类案件2085691件,审结2077535件,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法院进一步提高了审判效率,案件平均审理时限由2008年的76.5天逐步降低到2012年的50.3天。每起案件的审理时间缩短了26.2天。

  报告亮点解读

  全国两成知识产权案北京审

  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城市,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出现。本市法院通过具体案件的处理明确了权利界限,在全国法院发挥了示范作用,为修订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提供了依据。

  数据显示,本市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从2008年的5240件增长到2012年的14319件,5年共审结50443件,占全国法院的21%。去年,最高法院公布的知识产权10大典型案例中,有5件是北京法院的案例。本市法院通过具体案件的处理,明确了权利界限,在全国法院发挥了示范作用,为修订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提供了依据。

  4成行政案件自愿撤诉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北京,每年近40%的行政案件以原告自愿撤诉的方式妥善解决。

  本市建立行政纠纷实质化解机制,针对行政行为存在的瑕疵,主动建议行政机关完善行政行为,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认识权利义务,努力化解行政争议。

  在涉及轨道交通、城乡重点工程建设的1266件房屋征收案件中,法院逐户上门做矛盾化解工作,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没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近6成民事案件调解解决

  2008年以来,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本市法院依法保护劳动者权利和企业用工权益,5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34028件。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下降,2012年比2011年下降18.3%。针对医患纠纷案件,市高法就赔偿标准、医疗损害鉴定等问题统一了司法尺度,5年审结医患纠纷案件4311件。

  对邻里、家庭、物业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当事人一诉到法院,立即开展矛盾调处工作,2010年以来在立案前调处各类纠纷15万件,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减少了诉讼案件,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2%,2012年又同比下降1.6%。

  在民事审判中,既注重通过依法裁判保障权利、规范秩序,又注重加大调解力度,及时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民事案件调解率逐年上升,2012年达59.8%,比2008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案件执行期缩短13天

  抓“老赖”,全国首家执行信息查询中心效率显著。这里实现了对车辆、房产、银行账户、工商登记等20项信息的直接查询。查询中心建立两年来,共办理信息查询30余万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缩短13天,解决了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难找的问题。

  对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依法实施司法拘留、追究刑事责任、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在媒体上公布名单等措施,有力维护了生效裁判的严肃性。

  本市法院5年执结案件503008件,执结标的额1940.7亿元,实际执行率逐年提升,2012年实际执行率达78%,比200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在最高法院涉执行信访排位中,北京法院涉执行信访化解率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71人因证据不足免罪

  在刑事审判中,法院系统对侦查机关、公诉机关获取的证据材料,坚持独立审查、严格把关,5年共对71名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

  定罪的证据不容一丝存疑。本市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被告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并提供相关线索的,法院依法审理;对存在非法取证合理怀疑的,依法予以排除,不作为定案的根据。

  为准确查明专利纠纷、医疗纠纷等案件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本市还建立了专家证人制度,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说明专业技术问题,使复杂的专业问题得到准确认定。

  有问有答

  市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昨日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1、随着社会发展、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在过去5年里,案件数量迅猛增长,法院如何应对这种审判压力?

  一是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对审判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各类案件临近程序节点或审理期限,由信息系统自动提示、警示、通报。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上诉案件移转和超审限案件的管理,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二是实行审判事务集中管理。在各法院建立专门的审判事务管理机构,负责诉讼引导、证据材料收转、委托鉴定等事务性工作,一方面便利当事人参加诉讼,另一方面把法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审理案件。

  同时,市高级法院近5年培训审判人员38405人次,连续5年每年将基层一线法官轮训一遍,并通过司法业务技能比赛、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方式,提升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招录了一批高学历年轻干警,为首都审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应对新刑诉法、新民诉法,本市法院有哪些工作改进?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三级法院联动调研机制,整合全市法院调研骨干就新法实施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联动调研。二是确定调研重点,制定了《关于做好附带民事诉讼法律规定调整应对工作的意见》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三是组织全员培训,深化对新法的理解适用能力。四是就简易程序、庭前会议等法律新规定进行了试点,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五是完善了机构设置,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准备。市高级法院将建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属全国首创;就二审案件开庭范围扩大的问题,在人员、法庭、法警、车辆等保障方面做好准备。

  针对新的民诉法实施,市高级法院也加大调研力度,研究制定了《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专门制作了《小额诉讼须知》,将适用条件、审理方式等重大事项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当事人,做到清楚、明白。(记者 刘冕 侯莎莎 王东亮 童曙泉)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7日 05:53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