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董志平代表:科研“落地”才有价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们用了十年时间追踪危害粮食作物的病虫害,现在许多病虫害机理澄清了、防治体系成熟了,但推广应用还是个问题。”1月28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植保室主任董志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一谈到病虫害研究,语速也加快了不少。“我建议,应在玉米苗期给予补贴,解决近年来频发的病虫害问题。”

  近年来,董志平带领团队完成了小麦、玉米和谷子的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为这些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和治理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并获得国家和我省科学技术奖项。“但我想,科研成果的价值不能只写在论文里和证书上,而是要体现在大田里。不能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农业科技成果,有什么意义?”

  2005年的一天,董志平在玉米地里观测到一种罕见虫害。“我们在全世界第一个发现了二点委夜蛾,并预判这种虫害将在未来大面积爆发。”董志平带领团队经过几年潜心研究,揭示出这一虫害的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去年我省二点委夜蛾虫害发生面积达1100万亩左右,但因为有了我们的防控预案,虫害对玉米的损害已大幅削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这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董志平说,“搞应用研究,就是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靶子瞄得准,科研工作才真正有价值。”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0日 14:58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