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陕西省代省长 娄勤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次会议确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确定了稳为基础、进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451亿元,增长12.9%;财政总收入2800.1亿元,同口径增长18.6%,财政支出3326.9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3元,分别增长13.6%和1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万元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1%、1.5%、2.3%和1%。

  (一)切实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全力促进工业持续增长。采取减免企业税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收储大宗工业品、减半征收运输费和健全煤电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保产促销稳市场,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煤炭在价格下降情况下产量增长18.5%,电力企业外送电量增长61.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42亿元,增长16.6%,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狠抓投资的同时积极扩大消费,努力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的引领作用和金融的支撑作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40亿元,增长28.1%,民间投资占43%。积极发挥“后世园”效应,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全省旅游接待量2.32亿人次、总收入1713亿元,分别增长26.1%和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0.8亿元,增长16%。始终关注和严控物价总水平,去年6月物价涨幅在26个月之后首次回落到3%以内,全年物价上涨2.8%,较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三)精心组织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在困难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西洽会、农高会和港澳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策划实施了“央企进陕”、“民企进陕”等活动,全年引进内资3400亿元、外资29.36亿美元,分别增长20%和24.7%。三星电子闪存项目落户西安,刷新了外商在华单笔投资纪录。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新增小微企业2.5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300亿元,支撑起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四)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使各地园区发展到1300多个、面积226万亩,占全省耕地的5.3%。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示范社提升行动,辐射带动了200万农户。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支持延安治沟造地10.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总产1245万吨。肉蛋奶和蔬菜产量全面增长,苹果面积、产量、质量全国第一。

  (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财政科技拨款的6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启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推广“延长模式”,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与实体经济结合。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成立了西北首家专业科技银行。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正式运营,沣东新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咸阳、榆林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全省专利授权量1.5万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六)继续完善“一市一策”举措,着力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出台实施省市共建大西安、渭南东大门建设、韩城计划单列市试点等政策,继续狠抓重点示范镇建设,各个区域竞相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西安努力构建“五区一港两基地”发展格局,西咸新区建设顺利启动,咸阳主动融入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积极推进。宝鸡加快打造“一中心、二示范、四基地”,铜川着力培养中药养生、旅游、文化等接续产业,渭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延安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榆林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神木成为我省第一个GDP跨进千亿元门槛的县,杨凌的现代农技推广和经营模式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汉中、安康、商洛加快建设生态、秀美、富裕、安全的新陕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106亿元,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全省又有111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达到50.02%。

  (七)加强节能减排和重点领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淘汰落后产能378.3万吨、印染纺织能力3570万米,大中城市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平均下降3.4%。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县城全覆盖,新增火电脱硝机组180万千瓦、水泥脱硝生产线20条。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工项目187个、完工95个,关停污染企业19家,干流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15%和40%。西安在西部率先进行了PM2.5的监测和发布。全省造林绿化48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04平方公里。

  (八)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9万人。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成投资784.74亿元,新开工41.77万套,竣工31.08万套,成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的最大亮点。三是积极推进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2011年陕南投资108.5亿元,搬迁6.02万户;陕北投资32.2亿元,房屋主体完工1.78万户,4170户迁入新居。2012年陕南陕北分别开工8万户和1.7万户,完工5.3万户和7218户。四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93万人,参保率98.1%,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社保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月均1888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7%,住院报销、补助比例均超过70%,20种大病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助范围,职工住院报销比例超过81%。五是积极构建新型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最低保障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18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最低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和700元。实施残疾人生活补贴和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在全国率先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补助。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70岁,享受优待年龄下延到65岁,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270万人次。在全国首家出台惠民殡葬救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举措,25个县区进行了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六是教育投入得到切实保障。全年教育支出693亿元,占财政支出20.8%。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5所,幼儿园、学前班和特殊教育生均经费分别达到200元、1000元和1500元。按照高出国家基准定额300元的标准,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其中寄宿制学校又提高了200元。以每生每年400元的标准,为普通高中补助了公用经费。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提高到本科生1.2万元、高职生9000元。营养改善计划、蛋奶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等政策惠及277.9万人。七是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西北医科大学和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全部实行零差率,药品价格下降24.6%。我省创造的成功经验,被誉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八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并发放一次性补助。进行农村育龄妇女免费体检447万人次,23.7万农村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九是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文化体系。免费开放50家博物馆,积极举办文化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为3610个行政村和社区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全面完成25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任务。深入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秦陵遗址公园建成开放。省档案新馆和地方志馆竣工投用。体育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我省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2金2银的历史最好成绩。

  (九)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发展内在活力。积极推进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和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国有资源整合重组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相继组建了粮农、物流集团和延安石油天然气公司、榆林能源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实施国有企业对标考核,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0820亿元,增长28%。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国企改制,第二家大型民营投资公司和谐公司挂牌成立。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改制后的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6家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基本完成。

  (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举措,明确机构编制和人员待遇,公开招聘了2000名高素质工作人员。健全政府维护群众利益主导机制,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在全国率先完成工商、质监体制调整,理顺了盐业管理体制。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9件、政协提案657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14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平安陕西建设不断深入。加强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组织公民代表走进省政府活动24期、800人次,开展大学生到省政府机关见习活动,办理回复网民留言1200多件,在43个省级单位推行部门预算公开,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和公费出国出境,继续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明显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省其他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国防动员能力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营区条件显著改善,双拥活动深入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加快发展,对台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合作有了新突破,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宗教管理更加规范,民族团结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2012年的工作为我们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过去五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努力克服汶川地震和7·18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陕西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上升通道。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新跨越。经济年均增长14.3%,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至第16位。2012年人均GDP达6110美元,是2007年的3倍,由全国平均水平的77.1%提高到9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是五年前的3.4倍和3.2倍,年均增长27.5%和25.8%。

  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产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4%和16%,延长集团有望进入世界500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从10家增加到19家,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1%。

  三是一批事关全局、群众期盼的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20多万群众从环境恶劣地区搬到了远离灾害、交通方便、设施完备的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全面实施以引汉济渭、渭河治理为标志的十大工程,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这些举措,使陕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是发展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万亿元,年均增长30%。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265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跨入国家“二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西安地铁二号线顺利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长期的瓶颈制约正在转化为竞争新优势。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气化陕西”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重点区域的保护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全面启动,三秦大地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

  五是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引进外资99.3亿美元,年均增长39%。引进内资1.1万亿元,实现进出口贸易581.3亿美元,分别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65.5%和150%。成功举办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向海内外全面展示了陕西开发开放、绿色低碳的新形象。世界500强已有80家在陕设立130家企业或分支机构,我省一批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陕西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六是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在全国率先实施以财政中期预算为保障的民生八大工程,近两年又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五年投入9255亿元,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公共产品体系日趋健全,保障特殊群体利益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和16.9%,在全国排名前移了8位和2位,为近20年最好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由4.07:1缩小到3.6:1,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人民。

  各位代表,事实充分说明,过去五年是全省人民向着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目标阔步前进的五年,是陕西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奋斗历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固树立拐弯超车理念,以加快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原则,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必须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国家有要求的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群众有需求的千方百计设法解决,努力使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敢为人先的胆略和运筹得当的智慧,不断突破封闭僵化的思想桎梏,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必须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敢于超越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促进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争先进位上台阶。必须努力维护团结协力、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全省上下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能耗水平依然偏高,环境承载能力比较脆弱;市场主体不足不优,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群众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偏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仍很艰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17:35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徐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