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节俭问题决不是小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蛇年春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的新风劲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新风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但节俭意识逐渐淡化了,“舌尖上的浪费”增多了。有的追求奢华奢靡,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热衷于建楼堂馆所……这些严重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这集中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节俭问题决不是小事。奢侈浪费看似个人消费观念问题,实则危害极大。它不仅损耗大量社会财富,而且消蚀艰苦奋斗精神,滋生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之风,严重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无数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贪污腐化、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都是从生活上的铺张奢靡开始的。如果任由这些不良之风蔓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奢靡之风一开,随之就是理想之河的干涸、信念之墙的坍塌、精神之树的枯萎,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自此而始。当古罗马帝国的贵族们用“太多的财富和过分的奢侈”毁掉他们“祖宗的习俗”的时候,当清末八旗军将士整日“居家弹筝击筑,衣绣策肥,日从宾客子弟饮”的时候,当苏联的“共产主义贵族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各个特供商店大肆抢购的时候,衰亡的种子就已经破土发芽了。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亲眼目睹了毛泽东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的草席土炕,彭德怀穿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的绳子系着的断腿眼镜……斯诺从这些细节之中发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一种独特力量,并称之为“东方魔力”,断言这是“兴国之光”。历史一再证明,养节俭之气,践奋斗之行,谋人民之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党创业成事的基石,也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节俭是品格,是境界,是形象。节俭的政党恤民情、惜民力、得民心,节俭的干部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我们的人民是大方的,为了党的事业,他们能吃千般苦、能受万般难,抛得下家业、献得出生命、舍得了子弟;我们的人民又是节俭的,他们崇尚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对浪费深恶痛绝,对奢靡嗤之以鼻。他们决不会相信,那些用公权中饱私囊的大贪巨蠹会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节俭是作风,是精神,是力量。厉行节俭贫亦富,纵情奢华富转贫。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地方富了起来,政府的财政充实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这个时候尤其要警觉奢靡之风的抬头蔓延。“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目前,我国还有五分之一的县是贫困县,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仍未脱贫;虽然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二,可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没有资格盲目骄傲,更没有资格奢侈浪费。即便是以后富裕了,也要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我军历来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对官兵来说,以节俭之风养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显得尤为重要。铸剑须经千般苦,一半辛劳一半钢。自觉在物质生活上坚持“寡欲尚俭”,在干工作、谋发展上坚持“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才能更好地传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黄善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3日 05:51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