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有自信,才会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培育自信。我们应始终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凝聚共识、积聚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和清醒把握,是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坚实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源泉 

  有自信,才会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没有自信,就会颓废、懈怠,就会没有远见、无所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培育自信。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主要来自对科学理论的信仰、对历史成就的自豪、对自身优势的把握、对世界大势的洞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我们党对科学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有科学理论武装,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从成立起就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彰显出强大的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这不断坚定着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一重要论述,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高度概括了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源于我们党对自身优势和世界大势的科学把握。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鉴别才会有自信。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新世纪以来,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让世界为之惊叹。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这一系列的大事、难事、喜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次次展现出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力量优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决心。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凝聚力量

  自信能为人们提供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使人们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意思是君子之所以处于顺境时不张狂、不堕落,处于低谷时不萎靡、不厌世,是因为其内心有充分的自信。我们应始终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凝聚共识、积聚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成为奋勇前行的动力。方向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重要论断,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只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使人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认识,明确我国发展前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成为坚持理想的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面临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如果没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意志和执着追求,就无法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真正成为全体人民坚持理想、奋发进取的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成为众志成城的合力。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重大意义。只有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才能一往无前、无坚不摧。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转化为建设实践

  自信不应仅仅停留在思想和认识层面,而应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目的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实现自信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培养科学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付诸实践,前提是具有科学精神。如果不能以科学精神来践行自信,就很可能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精神实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断提升实践自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向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扎实迈进。

  坚持真抓实干。无论多么美好的蓝图、多么科学的目标,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就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实际、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只争朝夕,以实干苦干托起民族复兴的梦想,坚决反对夸夸其谈、摆花架子。

  不懈探索规律。能否科学总结经验,把握客观规律,不断发现真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应在加强对规律的把握和对经验的总结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并着力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张 翔 高勇泽)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1日 05:5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