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专访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更要有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精神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11:11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字号 ] [打印] [ 我要纠错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作为西部经济、资源和人口大省,四川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时,四川9000万人民如何实现自己的经济强省、全面小康梦想呢?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瞭望》: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那么,未来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的战略部署?

  王东明: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缺乏有力的梯次支撑。成都“一城独大”,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所以,今后几年,四川必须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实施这一战略,要在提升成都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一方面,做强市(州)经济梯队,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有一批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一批市(州)超过1500亿元;另一方面,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积极培育成都平原、川南、攀(枝花)西(昌)、川东北“四大城市群”,加快发展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

  《瞭望》: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是四川人民多年的梦想,如何让这个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王东明:四川要建设经济强省,工业不强不行。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

  要重点发展7大优势产业,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集群,推动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五千亿元产业集群,同时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业。把做强优势产业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抑制过剩产能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此外,围绕建设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科技中心和文化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瞭望》: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四川将有何作为?

  王东明:四川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全省城镇化率43.5%,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所以,要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城带乡;要坚持把“宜居”放在首位,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建设全过程;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必须把城乡统筹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总结推广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做法,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瞭望》:四川是我国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如何继续秉持改革思想,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开放?

  王东明: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力争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要抓住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面向世界500强和国外知名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区域合作,尤其是积极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发展。

  今年集中力量办好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和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把四川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瞭望》:四川如何解决各类民生难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王东明:四川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民生改善的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民生投入,守住“保基本”这个底线,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计问题。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全省农村扶贫对象750万人,特别是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片区”发展滞后,贫困问题突出。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一场扶贫攻坚的硬仗。

责任编辑:白世康 热词王东明 成渝经济区 中国梦
主题教育
860010-1601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