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盘点委员热议题:大部求变 稳筑城镇 中国治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本次会议,三大新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大部制”改革、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中国。

  其中,“大部制”改革要回应社会对行政改革的期待;城镇化关乎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则是当下民众最切身的忧虑。

  短短9天会期,全国政协委员把最强“火力”聚焦在此,他们的职责不仅是汇聚民意、献计献策,更要对决策者示警。

  全国政协专门组织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污染”为题的现场提案办理,让中央部委决策者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锋”,其中不乏火花与承诺。

  更重要的还在未来,政协委员能否锲而不舍追踪议题,官方能否重视意见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值得民众关注与期待。

  大部求变:关键给老百姓方便

  作为今年两会最大悬念,“大部制”改革在10日揭开面纱。铁道部、海洋局、广电总局等部门均涉及其中。对此,委员们最关注的是:改革如何将红利落到民间,给老百姓方便。

  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该机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概已变动8次,“部门合也好分也好,要根据它的功能来定位”,最关键是给老百姓方便,对国家发展有利。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黄文平表示,此次改革突出简政放权,就民间反映强烈的投资权、规划权高度集中的问题,着力推进向市场、社会放权,具有深远意义。

  “希望改革能让医院得到更多便宜、有效的药物”,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说,他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觉得药贵、效果一般,对老百姓不公平。机构调整后,如果管理得好,会让老百姓增加对食品和药品的信心。

  稳筑城镇:防范风险守护农村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雄心壮志”,海内外学者也大多认同,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潜力。

  然而,无论世界还是中国过去的城镇化进程都很难十全十美。借鉴历史经验,防范城镇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

  经济学家李稻葵说,城镇化是上亿农业人口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唯一”途径,但二三线城市大量“鬼城”已是教训,勿把“城镇化”变成新一轮的“造城运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为农民“请命”:“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不可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

  陈锡文认为,城镇化必须“边还欠账边推进”,着力于解决农民进城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更加强调城镇化的质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带着保护农村文明的提案而来,他认为城镇化意味着和乡土文化的分离,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

  中国治污:法律利剑拯救环境

  环境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刻。从PM2.5、地下水污染、农村污染到土壤污染信息公开,环保治污的方方面面,都是委员们最忧心的话题。

  朱燕来说,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子孙后代考虑。朱燕来表示,未来会考虑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给出提案。

  如何治污,委员们的建议五花八门,但几乎无一例外提到“立法”、“执法”,包括修订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环保部污染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说,“一部法要像剑一样悬在大家头上”,“现在这么多人关心,希望更多人呼吁把法律修好”。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建议对环境污染“执法必严”,“治乱必须用重典,建议学习计划生育,动真格、下决心,对地方政府实现一票否决!”庄聪生改编一首歌曲的歌名结束自己的发言:“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环境。”这个答案就是“法律”。(记者 吴鸿亮)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 17: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