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牌建设助推“三主”地位提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 实践与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是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此,主要应从研发能力、教育水平、技术引进以及产业支撑几方面来着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以新的历史任务。新任务、新使命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负起“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履行起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发挥“三主”作用,苏州市宣传文化系统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策划并实施了“家在苏州”主体品牌,经过一年来的培育和实施,“家在苏州”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誉为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工程”。

  “家在苏州”已经成为苏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品牌建设的启示在于: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准确定位。任何品牌的推出都有一个定位问题。定位准则事半功倍、定位不准则事倍功半。“家在苏州”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品牌。一方面,我们把它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品牌,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家在苏州”又不能包罗万象,更不能“贴标签”,而是要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文化文明”这个重点。“家在苏州”首先要建立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凝聚力的基础,也是真正形成以“城”为“家”认同的基础。其次,“家在苏州”品牌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针对社会公德缺失这一问题,努力使社会成员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的友善、相助、扶持、宽容,因而,它也是一个文明的品牌。通过这一品牌打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苏州的自觉践行与追求。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找准切入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责。宣传思想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努力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宣传思想文化自身的优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实现三者的“同频共振”才能放大品牌效应,才能提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三主”地位。“家在苏州”品牌把“家”和“城”联系在一起,“家”是缩小的“城”,“城”是放大的“家”,易于唤起人们把对“家”的情感、认可、责任和归属移延到城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可度,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家在苏州”找到了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的切入点,通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全体市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形成工作合力。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宣传文化品牌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保持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持久的生命力。基层群众既是“家在苏州”所要服务的对象,更是“家在苏州”的主体。在“家在苏州”品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吸引群众的参与。“家在苏州”LOGO的评选展示过程是这样,“家在苏州·互看互学”、“家在苏州·践行五好”等活动是这样,“家在苏州”的宣传展示更是这样,群众真正成为了“家在苏州”的主体。我们还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等群体的类型和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载体,提高品牌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乐于参与、感同身受、有所获益,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实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让群众共享文化文明发展成果。

  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打造必须持之以恒求实效。打造品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三贴近”,用时代精神熔铸品牌,用实功提高质量,在长期坚持中扩大影响。“家在苏州”品牌实施一年来,无论是品牌策划、载体设计还是活动开展,我们都坚持“实”字当头,把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的“贡献度”、基层群众对品牌及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全社会的“显示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作者为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蔡丽新)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08:57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