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教育

云南西双版纳大学生村官 保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党员与汉族相比,由于文化背景、宗教、风俗习惯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其思想和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特性,立足当地实际,加强对少数民族党员的教育,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政治思想过硬、科学文化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队伍,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的调查,普遍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党员政治观念淡化,思想认识模糊,学习动机不纯,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倾向较重。第二,农村党员的一元生活方式与多元素质培养之间存在偏差,部分党员对“学习”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找不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综合能力难以提高。第三、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较大。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很有见地的分析,但大多将原因归结为党员教育内容失当和方式方法欠佳、教师素质不高等方面。本文认为,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尚需进入更深层面去分析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内在原因。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对不同党员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降低,实质上是党员接受教育时持消极态度以及不适应性。因此,分析和解决党员教育实效性问题,最终要分析和解决党员在接受教育时的态度问题及适应性问题。

农村党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锋和骨干。少数民族地区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要使少数民族党员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党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紧密结合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身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实效性。各级党校和党委有关部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承担着对少数民族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充分发挥党课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根本保证。

党员教育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让党员乐于学习、便于接受,只有教学内容被党员接受了,党员教育才能达到目的,取得教学实效。要拓展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采取基层党校轮训、定期上好党课、坚持民主评议党员、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的党内活动,深化党员电化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各种社会教育等手段开展农村党员教育,确保教育实效。此外,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有些民族甚至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些少数民族党员的思想受到氏族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对这些党员开展教育,可以采取先培训这些党员中的长者或者见识广、能承担、影响力大的人,再通过他们给党员上好党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14:4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千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