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公平成为“中国梦”的底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个生于1985年的年轻人,一边在高校攻读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边在27岁时升任湖南湘潭县副县长。消息一出,立刻在舆论本已十分敏感的神经上又狠狠敲了一记,人们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质疑:这样的提拔背后有什么来头?

  在各种“拼爹”现象屡屡发生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已经习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这样的提拔事例。这个叫徐韬的年轻人究竟是凭借才干、通过正当途径获得了提升,还是真的因为“有来头”,这样的个案公正当然很重要,但或许更令人忧虑的现象是,因为公平公正受到侵蚀,社会肌体中大量分泌出“习惯性不信任”激素,这种“激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某些非理性的社会情绪,蚕食人们对生活、对制度、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就现代语境而论,“均”并不意味着人人要赚同样多的钱、过同样水准的生活,而是意味着要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其实已经给出了切中要义的阐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无论是平民子弟或干部子弟,无论来自农村或城市,无论出身富贵或贫穷,都应当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在规则面前受到公正对待,获得公平的上升机会;社会的财富和资源,既不以权势者为中心、不以与权势者的亲疏而分配,也不因制度性歧视而不公。

  30多年的高速发展,提升了这个社会多数人的生活水准,却同时积累着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社会大体上已经摆脱了“寡”的窘境,却面临“不均”的考验。

  在不久前的两会闭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提出三个“共同享有”:“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共同享有”,不仅仅是要保证利益共沾、共享,更重要的是保证利益“均”沾,保证以公平公正的规则,让人们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蛋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强调,“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要“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

  要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就必须让人们不再因特权而致富,不再以破坏规则公平而获利,同时消除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制度性歧视。毫不夸张地说,能否真正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关系到中国社会转型的成败。

  让公平成为“中国梦”的底色,唯有如此,民族的、集体的“中国梦”,才能切切实实地成为每个个体的“中国梦”,才能让绝大多数的人因这样的“中国梦”而备感自豪。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3日 07: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