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教育:菊美乡长始终放不下的牵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瓦日乡中心小学

  “一个地区的发展要从教育抓起,一个家庭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这是菊美多吉生前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菊美多吉2000年7月毕业于位于康定城北头道桥雅拉河畔的四川省藏文学校,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幸福,可以走出县城继续深造;这也是一种遗憾,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和教育资源的有限,他没有能顺利步入高等学府的殿堂,最终选择了中专。也许和自身的遗憾有关,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菊美多吉心头的一份牵挂,一个萦绕心头而未来得及圆满的梦想……

  教育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名农牧子弟,菊美多吉尤其关注教育。2001年4月,刚刚以公务员身份入职的菊美多吉就申请到甲斯孔乡约学村小支教,开展适龄儿童入学动员。他用朴实的语言向群众摆事实、讲道理,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四天……直到适龄儿童入学率节节攀升。

  “甲斯孔乡约学村小当时只有18名学生,为了让已经来的学生不再辍学,菊美多吉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买玩具和零食吸引学生。而且他还给每一名学生都买了一双新鞋。这一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约半年后,已经有了43名学生”,一同申请支教的甲斯孔乡副乡长、菊美多吉省藏文学校的同学高绒降泽回忆道,“由于代课老师少,课时排得很紧张,每天几乎都要从早晨上到下午,但一个月只拿600块钱”。

  在扎拖乡波罗塘村村民向德降初家中,记者了解到,他家有3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十年前,向德降初本打算让一个孩子去读书,另外两个跟家里去挖虫草,当时,在他和很多当地村民看来,挖虫草能赚钱,比送孩子上学重要得多。菊美多吉听说这一情况后,开始不厌其烦的来他家做思想工作,“挖虫草赚几千块钱,几个月就花完了,但孩子上学是受益一辈子的事情”,“你们这一辈人自己没文化,吃了很多亏,孩子不能跟你们一样,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让向德降初没想到的是,菊美多吉这一劝就是十几趟,一两个月间,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理,终于让他摒弃了最初的反感排斥,心服口服地认同了要送所有孩子去上学的这个道理。如今,他的女儿已经在成都读上了医科学校,“毕业了做医生、当公务员都可以!”临走时,向德大叔不无自豪得向记者这样说着。

  四郎翁姆家境贫困,两个读书的孙女即将面临失学的处境,菊美多吉知道后,号召全体乡干部捐款,并积极协调联系县里有关单位为两个孩子解决生活费和学费,直至完成学业为止。每次进城开会或办事,菊美多吉总要逛一下商店,自掏腰包买一些衣物和文具带回乡里,送给家境贫困的孩子。

  同样在2003年,道孚县“普九”工作推进期间,面对着一大群过了入学年龄又斗大字不认识一个的文盲青年,扎拖乡党委政府犯了难。这时,支过教的菊美多吉又主动挑起了这个担子,他组织开办了夜校培训班,自己还担任培训教师,让这部分青年在忙完农活后参加培训学习。“一晚上要讲2-3小时的课,既教藏文,也教汉语,还会普及一些诸如地球是圆的之类的常识”,原扎拖乡副乡长、现道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邓孜罗布说道,“整整坚持了一年”。当时在扎坝地区用电没有保障,经常停电,菊美多吉又自掏腰包买来蜡烛、电筒等照明用具,利用扎拖乡中心校的休课时间进行培训。在授课过程中,藏文专业毕业的菊美多吉从最基础的藏文字母教起,直到教会他们认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词,教会他们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使他们能够应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最后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扎拖乡顺利完成了“普九”工作任务。

 

  扎拖乡中心校

  教育是一种信念

  “虽然学校离乡政府有十多公里,但只要遇到什么问题,菊美多吉就会马上赶过来。他特别喜欢孩子,每次来学校都会给孩子们带礼物和吃的”,龙灯乡中心校校长扎西拥章说起菊美多吉时,脸上满溢着温暖的笑容,“他特别重视教育,总跟我们说,‘龙灯乡未来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一定要教好他们’。”

  2009年年初,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刚刚调任龙灯乡乡长的菊美多吉就带领学校老师,深入每一户农牧民群众家中开展动员工作,面对一部分家长的不支持,他依旧采取打“持久战”的方法,坚持每天到学生家中做思想工作,饿了就吃自带的干娘,渴了就喝一碗村民家的清茶,一周不行就两周,两周不行就一月,在他的坚持下,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以上,龙灯乡中心校的学生也从2008年的100多名,达到了240多名。

  由于龙灯乡中心校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较少,菊美多吉就肩负起学校与家长之间桥梁的重任。一次一个学生摔伤了手,但联系不到家长,只好在村医处对伤口做了简单处理。下午家长来学校接孩子,看到孩子摔伤了很是生气,就和学校老师起了纠纷。菊美多吉刚好路过学校,在了解有关情况之后,把家长带到了一边,耐心做思想工作,对他讲述寄宿制学校老师的辛苦,最后家长感到很惭愧,诚恳地向老师道了歉。

  经过反思,菊美多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发生责任不在家长,主要是因为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太少,容易造成误会。因此他决定,就算农牧民居住得再分散,也要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菊美多吉抽空走村入户,跟所有学生家长都打了招呼,促成了龙灯乡中心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学生家长会的召开。在会上,学校和家长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家长终于认识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难度和老师的辛勤付出,并表示了认可。

  如今,村民们每每谈及菊美多吉时,还会流下眼泪,集思中村村长说:“村里有个村小,只有房子,没有围墙,是在他的带领下才修了现在的围墙”,“菊美多吉那时不仅天天到家中来做工作,一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入学后他还一直进行资助,他就是我们的大恩人”,村民索朗多吉说。

 

  

  扎拖乡中心校学生宿舍

  教育是一种责任

  菊美多吉无论被调到哪个乡工作,都会一如既往地引导农牧民群众支持子女上学,积极帮助适龄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入学积极性。每逢“6.1”、“9.10”、“10.1”等重大节日,菊美多吉都会到学校去慰问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到师生的学习生活,他都经常挂在心上。

  由于经费制约,瓦日乡中心小学没有专门的开水房烧水,学生一年四季都只能直接饮用自来水,瓦日乡的冬天异常寒冷,许多学生一个冬天下来满手都是裂痕,菊美多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后来在他的不断争取下,瓦日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终于用上了热水。

  自2009年以来,四川省在藏区组织实施了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藏区“三大民生工程”,菊美多吉认识到这是一次提高藏区教学质量和增加藏区学生就业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由于部分农牧民子女的姓名、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不准确,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入学,菊美多吉从规范学生的档案户籍入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入学。家住瓦日乡尧日村的拥生卓玛的表弟丹孜考上了“9+3”职业教育,到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就读,入学后,他的名字上存在曾用名和现用名的错误,学校老师要求乡政府出具证明。2011年3月,晚上9点多,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到,把办好的证明送到她家里,卓玛感动地说:“这么晚了,你骑了12公里山路过来多危险啊,你明天早上拿来就可以了”。菊美多吉说:“我们乡走出来一个这样的学生不容易,一定要让他去读这个学校,有这么好的政策,又不要学费,如果学籍都不给他办好,就是我们的失职了”。“当菊美多吉从怀里把户口本和证明交到我的手里时,上面还带着他的体温,他说的这句话当时并不觉得什么,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感到很温暖”,卓玛说。如今,菊美多吉动员参加“9+3”职业教育的学生已经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心里明白,没有菊美多吉的关心和支持,就不会有他们的今天。

  还有一件小事在瓦日乡广为传播、令人唏嘘:菊美多吉去世前的一个多月,到医院去探望一名生病的阿妈,他从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让她转交给同村翁姆的孩子。原来,在走访中,他听村民翁姆说,孩子在中学读书,学汉语有些吃力,自己又什么都不懂,真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应该给孩子买本《新华字典》。于是,就将此事记在了心上。字典买好了,他随时揣在身上,总想尽快送给孩子。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用这句话来形容菊美多吉倾心教育再合适不过了。一任好领导必定打造一方好教育,一方好教育必将蓬勃一派新希望。今年甘孜州提出了创建藏区一流教育的奋斗目标,先后出台了教育发展“一纲要、四意见”,党委重视、政府办学、社会参与的办学格局进一步优化,必将形成攻坚破难的强大爆发力,必将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内生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好政策的引领下,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道孚各乡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办越好,道孚人民对教育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菊美多吉,请放心走好!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8日 19:5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