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论“大道理”与“小道理”

山西太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郝卫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道理”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依据”。其有“大道理”和“小道理”之分,但二者利益是一致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那么“大道理”如何管“小道理”呢?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大道理”,什么是“小道理”

“大道理”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全过程,体现的是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是大局利益,是集体利益;“小道理”是指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体现的是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党员教育中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大道理,个人的利益是小道理。

其次,要把握“大道理”与“小道理”是什么关系

“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古言:“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大道理是纲、是领,小道理是千目、是万毛。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勤廉执政”的纲领。紧抓和围绕这个纲领,张开做决策、办事情的“千目”,才能实现“纲目关系”,才能让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再次,怎样处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

大道理要管住小道理,同时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吕氏春秋·察微》篇中记载:鲁国有一条法规,鲁国人到其他诸侯国去旅行,如果看到有本国的人在那里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等回国之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并领取一定的奖金。

子贡外出旅行时,在他国看到鲁国人做奴仆,便自己掏钱帮他赎身,回国之后,却没有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

孔子知此事后,批评了子贡。孔子说:“你错了。你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并不损害你的品行;而你拒绝到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则鲁国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去赎人了。”

子贡的做法是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是高风亮节,是品德高尚,这无可非议,但客观上破坏了国家的法律,个人的“小道理”损害了国家“大道理”。孔子批评子贡的做法是“为小道而弃大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以后他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于是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假装没看见。这个故事辩证地分析了如何处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印证了“好心人惯出了年轻乞讨”、“老实人惯出了地痞流氓”、“百姓惯出了贪官污吏”、“民不想报案、官不敢报案助长了小偷气焰”,让人在大道理面前会犹豫、会做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决定。

因此,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必须考虑它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城一池,必须考虑它对全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因为个人的、地方的、部门的“小道理”而破坏国家的“大道理”。可见“小道理”一定要服从“大道理”,同时“大道理”一定要严管“小道理”。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16:0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