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追梦农村现代化(最美基层干部)——记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沧海桑田,大自然的变迁何其漫长!长江之滨,一块围垦的沙洲,要变成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人居环境优美的“梦里水乡”,又该需要多少岁月?

  一位77岁老人给出的答案是:35年。在他的带领下,一个从810亩长江滩涂上诞生的小村庄,巨变为今天年销售380亿元的“华夏第一钢村”、连续三届的“全国文明村”。

  这位老人,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

  说了算,定了干,咬定发展不动摇

  1970年,人们在长江下游的滩涂上,“无中生有”填出一个村。地势低洼、十涝九灾,这个叫南丰公社23大队的地方成为县里最小、最穷的村子。

  1978年8月,吴栋材来了,带着组织上派出的一个工作组。那年,他已42岁,人到中年。从此他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了村里的“老吴书记”,开始了长达35年的辛勤耕耘。

  当年冬天,吴栋材带着全村青壮年在低洼地上挖塘养鱼。“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要想富,就要战天斗地!”挑土5万立方米,挖塘50亩,第一年下来,社员每人分到5斤鱼,鱼塘为村里挣回8000多元,社员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苏南乡镇企业刚萌芽,吴栋材带着全村一口气办了七八个厂……1984年,瞅准苏南农村变富、家家盖新房的机会,吴栋材果断关停了这些厂,自筹30万元办起一个轧钢厂。

  农民办钢铁厂?很多人当时感到不可思议。“银行说,你这个厂,别说轧钢,轧金条也不会赚钱!”银行不贷款,部门不审批,吴栋材咬牙四处奔波想办法,硬是把这个“农民钢厂”办了起来。第二年,轧钢厂净赚200万元,永联村一跃进入全县10个富裕村之列。

  2002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吴栋材积极筹措10多亿元资金上马百万吨炼钢项目。仅用341天时间,第一根钢坯顺利下线,永钢集团跨入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行列,如今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三十三位。

  “说了算,定了干,永联这些年,就坚持一条:咬定发展不动摇!”吴栋才说。

  经济发展不是目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

  2012年,永联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其中的6000多元,是村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二次分配。永钢集团的25%股份,属于永联村集体。而这个“25%”,正是在吴栋材力主下保留给村里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永钢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造。“村里的土地都支持我们发展企业了,现在我们转制,把群众抛在一边,这样做对吗?”吴栋材不同意完全私人持股,带头让出个人50%股份给村集体,自己仅持有永钢集团11%左右股份。这个头一带,永钢集团管理层纷纷让出部分股份给村集体。通过这25%,吴栋材给全村人栽下了棵“摇钱树”,一年就是8000多万元。

  “城里有的农村要有。”吴栋材勾画的美好图景,在全村人居住的“永联小镇”上变为现实。

  碧水绕村,柳绿花红……面前这片有江南风韵的“小城镇”,其实是永联村的集中居住区。在它四周,是高标准的小学、幼儿园,是先进的医院,是商业休闲街,是藏书数万册的图书馆……

  从居民小区到小学校,中间隔有一条大马路。马路修得很好,吴栋材却要挖一条地下通道,再装上自动扶梯。有人不解:“浪费这个钱干什么?”吴栋材语重心长:“孩子们和老人家每天都从这里过,他们的安全重要,还是这些钱重要?”

  风气不能坏,人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栋材践行先富带后富,计划将周围几个村并入永联。而且,“一家人不吃两锅饭”,新老永联人待遇都一样。

  一些老永联人不干了!“钢厂是我们老永联办的,凭什么让外人过来分着吃?”

  “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并过来的乡亲要是待遇跟我们不一样,这对他们不公平!”在吴栋材坚持下,永联村实现了新老村民平等。

  钢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拉钢材的车子排成了长队,刚生产的还发红发烫的钢材很快就装上了车。有人排队着急了,就买来几条烟去找管事的人,想从中加个塞儿。有人报告给吴栋材,吴栋材马上派人带着那几条烟,追了几十里路找到拉钢材的,把烟还给他。

  农民从村庄进社区,身子进去了,思想、习惯和文化修养还差着一截距离。

  于是,永联村“文明家庭奖”设立,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对每个家庭实施考核。年终没扣分的,发给每人1000元奖励,颁发“金质文明家庭”标牌;有扣分的,1000元酌情扣除,“文明家庭”的牌子就拿不到了。文明风尚,也就在永联村这种氛围中渐渐浓厚。

  科学发展不能停步,农村现代化的路还长

  走“以钢兴村”道路,永联村获得巨大成功,永钢集团成为永联经济的最重要支撑。然而,永联村1.5万亩土地,永钢也就约占5000亩,这个工业高度发展的“华夏第一钢村”还坚持保有8000亩耕地。

  “农村没有耕地,那还叫什么农村?”吴栋材有着强烈的土地意识,更有着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愿望。永联村8000亩耕地,以每亩1300元的标准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经营。在这8000亩上,以高科技为基础,发展出4000亩苗木、3000亩粮食、500亩特色种养殖等现代农业基地。还有500亩土地,永联村开发建设了江南农耕文化园,通过农业旅游观光成功转身现代服务业。

  为改变“一钢独大”局面,吴栋材从永钢集团剥离建设、物流等板块组建独立公司,积极发展服务业。如今,永联正逐步呈现钢铁、建设、物流等多业并举的良好局面,重工产业正成长为永联第四大经济板块。

  随着永联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成为吴栋材重点思考的问题。永联村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治理结构:永钢集团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永联村只通过股权关系与之联系;永联村交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给镇上,永联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事项由政府统一提供,农民集中居住区也成立“永和社区”实现社区化管理;原来的永联村委会,职能集中于永联村经济合作社,主要负责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我们简单地归结为三句话:村归村、企归企;村归村、镇归镇;资产归资产、管理归管理。”吴栋材说,永联村要做到产权清清楚楚、管理明明白白。

  短评

  信念的力量

  “让落后的村子富起来,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朴素的信念支撑着吴栋材坚持30多年不懈发展,将一个围垦而成的“滩涂村”变成了苏南新农村的典范。

  信念的力量,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武器。面对基础条件差的贫穷小村,吴栋材看到的不是困难而是希望,思考的不是离开而是如何改变。领导一穷二白的村子谋发展,非有坚定信念,不足以有如今之辉煌。

  个人信念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才有力量。永联村发展至今,吴栋材没有止步,这离他心中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很远。我们对永联村的现代化饱含期待,因为吴栋材那实现农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04:4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