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中国梦垒基造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指派,2011年9月,我作为湖北省首批高校与媒体双向挂职人员,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院长助理,挂职锻炼一年。

  现实中,凡是需要“加强”的,往往就是有所欠缺的“短板”。当我与学生进行第一次座谈时,我体会到了这个“短板”之所在。

  在问起记者这个职业在他们心中的角色定位时,几乎每张年轻的面孔都泛起一种向往的光彩。“第四权力”、“无冕之王”、“时代的清道夫”……而问起他们最爱读的报刊时,竟鲜有党报党刊。

  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还略带稚气的脸,我深刻体会到省委常委、宣传部尹汉宁部长在“双挂”活动启动仪式上讲话的针对性: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新闻教育是培养学生新闻观的源头。要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国情社情,吃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万丈高楼,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意识到,“双挂”工作是为党的新闻大厦从源头锻造合格的基石。这块基石,应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时代的记录者,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不是局外人、旁观者,更不是“挑刺者”、“指责者”。

  为此,我和学院领导一起,先后8次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等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走转改”专题报告会,邀请新闻媒体骨干为学生现身说法。我也结合采访实践进行案例教学。当我讲到在全国重大政治会议报道中,一篇重要稿件曾经历过8道审稿,学生明白了党报“权威性”是如何奠定的。当我结合一篇篇具体稿件,阐述内容、词句的取舍留存时,学生明白了党报“导向性”、“喉舌”、“建设者”的真实含义。

  每次讲课后,我会留下半个小时与学生互动。最初的互动是艰难的。有学生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100多年前的办报经验,离现在太遥远了。”但随着一次次报告会,一堂堂实践教学课,越来越多同学的提问从质疑到询问,从接受到用于指导采访实践,甚至有人写下千字感言。

  新闻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次“双挂”活动,动静结合,特点鲜明。头一个学期,主要是理论教学,下个学期,与“走转改”相结合。武大新闻学院结合学生“大实习”,先后组织了3批共18人次加入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采访小分队,分赴社区、企业、农村。

  在《湖北日报》实习的王放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不抽象,而是蕴含在媒体人的脚步和汗水中。现在,我慢慢明白了什么是合格的“中国记者”。在《楚天都市报》实习的欧阳高兵,在参加完“百名记者蹲点基层调研活动”后感叹:“走基层,是老一代新闻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一份职业传统,一个方法论,一种价值观。”

  “凡物所托者坚,则其发必巨而用必远。”新闻从业人员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础,才能为美丽的“中国梦”垒基造石,添砖加瓦。我为自己参与其间庆幸和自豪。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3日 16:22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