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派出所文昌社区民警孙建设:做社区百姓全天候守护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你对百姓的感情有多深,你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是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派出所文昌社区民警孙建设最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57岁的孙建设,2008年当选全国“优秀社区民警”;2010年获“全国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他十八年如一日,扎在文昌社区,服务社区居民。

  五步工作法密切警民关系

  孙建设所辖的文昌社区地处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5160户15480人、暂住人口210户630人,居民多数是东电三公司职工,常年在外地施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较多,治安状况十分复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初任社区民警时,到北山社区入户走访登记,居民们不是‘铁将军’把门,就是吃‘闭门羹’,偶尔见了面也是冷若冰霜。”孙建设说,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到街头巷尾同社区群众、下岗职工拉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经过3个月的艰苦奔波,他将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情况全部摸清。

  和群众打交道让他充满了乐趣,他总结出入户走访社区群众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就是要积极取得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解决初次见面了解情况困难的问题;第二步,就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在居民家中有人时进行走访,主要解决见面难的问题;第三步,对一时见不上面的住户,采取留电话或委托邻里转告,先预约后走访的方法,主要解决走访有遗漏的问题;第四步,就是对不愿见面的住户,采取反复登门,以诚感人,主要解决联络沟通不顺畅的问题;第五步,就是对少数心存戒备的群众,采取与查煤气、水、电的工作人员一起入户走访,消除少数群众对民警走访厌烦的心理。通过“五步法”,解决了在走访社区群众中存在的“入户难、见面难、沟通难、支持难”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建设那里,群众的事儿再小都是大事。”他所负责的23栋楼有1304户居民,对他的称呼有老孙、大哥、大伯、大兄弟、大侄子……很难听到“孙警官”这3个字。

  社区群众的疾苦冷暖始终挂在孙建设的心上,他有个常年在手的小册子,上面记满了社区的各种情况。他还亲手绘制了一张社区平面图,上面标出了每家每户所在单元及楼层的位置,特别是一些重点需要照顾的困难户。

  2004年10月的一天,孙建设在入户走访一名困难职工时了解到,这位老人早年下岗并身患癌症,老伴患脑出血,长年瘫痪在床,两个儿子都有严重残疾,一家四口栖身于25平方米的“地震棚”里,生活十分困难。

  孙建设经过多方沟通和努力,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并经常到家中看望,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2005年4月,老人因病故去,孙建设赶到老人家中,告慰老人:您老就放心地走吧!家里今后的一切由我来照管。这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的社区干部和居民,更让老人的两个孩子泪如泉涌。

  孙建设之后多次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经过多方努力,在社区、街道及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区政府就为他们解决了一套60平方米的新住房。

  下班担当“网络警察”

  孙建设在打造平安社区中坚信“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他组织成立了“4050”巡逻队,负责社区治安防范;组织成立了“四老”服务队,请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和民事纠纷调解;成立了“夕阳红侦缉队”,为小区治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我们社区,真的是‘全民皆兵’,让犯罪分子无缝可插,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孙建设一提起自己的队伍充满了骄傲。

  虽然是个“50后”,但孙建设很时尚,他提出了建设“网上派出所”的设想,并将自己的电子信箱、QQ号码及电话号码制成卡片发放到群众手中。为保证与群众及时在线交流,他下班后在家当起了“网络警察”,他到社区采集各种信息,随时录入、更新,保证信息资源准确。接受居民咨询,汇总破案线索,将原有社区警务的工作方法与信息化建设巧妙结合。

  为了学习打字,他买了3张汉语拼音表,挂在办公室、书房和床头,随时随地看,不断强化记忆。在市公安局组织的信息化考试中他以半百之龄名列前茅,并成为凌河分局年龄最大的一名信息化应用教官。

  从警18年来,孙建设先后破获各类案件175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85人,抓获网上逃犯7名;找回失散儿童5名,为群众做好事1780余件;参与排除社区急难险重任务21次;帮21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为特困户捐款4.8万余元。(记者 辛阳)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07:5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