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者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书引发热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月16日,中国记协联合包括本报在内的25家新闻媒体,发起“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书连日来在全国新闻界继续引发热议。

  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

  “中国记协联合25家主流媒体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了《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书,这是新闻战线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闻人对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东胜说,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把维护媒体公信力视为职业追求。

  4月18日,乌鲁木齐晚报两位年轻的记者在采访中遭遇车祸,一位记者因公殉职,他们就是走在追求新闻真实道路上的优秀记者。王东胜表示,一定要发挥“记者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进取精神,在“走转改”中接地气、长见识、学本领,永远保持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崔银河教授表示,倡议书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心声。新闻媒介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载体,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发展、百姓幸福摇旗呐喊的责任。

  当好社会的瞭望者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惠民认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体现在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全面真实的报道,像有关甘肃这样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报道,不能只集中在贫困落后、环境污染等负面信息上,还要将这些地区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敢于批评报道社会上的假、恶、丑,传递正能量不是只说好话。当然,媒体要把握好“度”,不能为揭露而揭露,为批评而批评,制造哗众取宠的报道内容。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涛教授认为,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是向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回归。中国梦是由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组成的,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人从处理好每一件小事开始。在社会转型期,充当好社会的瞭望者,为公共价值的传递注入理性,构建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对话体系,才能给每个人以尊严感。

  用优秀的新闻作品感染读者

  江西日报社宜春分社记者邹海斌是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党报记者,近年来,他采写了火海救人的谭良才、王茂华“英雄翁婿”,打着手电筒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女大学生村官廖味娟,“爱心双腿”撑起“轮椅女孩”大学梦等诸多传递正能量的稿件,感动了无数读者。根据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他发起了“爱心字典”公益活动,通过个人微博凝聚起网友正能量,帮助5700多名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字典梦。

  邹海斌说,“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顺应了群众呼声,非常有意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是当代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响应倡议,首先要用优秀的新闻作品引导群众、鼓舞群众;其次,要有大局理念、群众观念,按照改文风的要求,在有效传播中传递正能量;再次,需要新闻工作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弘扬社会正气、正义和社会美德,因为记者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引导者。(王瑟、胡晓军、宋喜群、吴琳、杨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2日 08:0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