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前移党员教育关口
——四川省巴中市推行“公推优选”农村党员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巴中市委组织部 杜轻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南江县黄金村公推优选票决发展党员现场。

图为南江县黄金村公推优选票决发展党员现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巴中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和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员教育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为缓解党员发展后教育管理的压力,我们从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从源头上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将党员教育关口前移,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促使党员教育新增压力逐步减小。

一、基本情况

巴中市辖3县2区、194个乡镇(街道)、5976个基层党组织,总人口410万,2012年全市党员总量122481名,其中农村党员89983名,占73.47%。近年来,市委把造就一支能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党员队伍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制发了《关于建立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公推优选”制度的意见》,普遍推行以“四公开一票决”为内容的公开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择优发展党员(简称“公推优选”)制度,提高了农村发展党员公信力。全市先后公推优选入党积极分子12612名,其中35岁以下5335名,占42.3%,较实施“公推优选”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农村发展新党员4736名,其中35岁以下有2512人,占53.04%,较之前提高了34个百分点。

二、实施动因

2010年上半年,为有序推进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我们对全市所有村级党支部班子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对农村党员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摸底,发现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为后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一是工作运行封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不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宣传、不教育、不引导,不公开发展计划,不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坐等上门”,讨论新党员只召开支委会、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种相对封闭的党员发展模式,使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普遍缺乏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加入党组织积极性不高,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是村级组织队伍老化,党员后备力量不足。调查显示,村级组织换届前,全市村党支部书记60岁以上占12%,最高年龄达到了72岁。村级班子年龄老化严重,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清、精力不足、措施不力,严重阻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支部书记把封建宗法观念引入党内生活中来,存在压苗保位、嫉贤妒能等思想,要么不发展党员,要么发展党员“举亲不举贤”,搞家族化、派系化,新党员质量不高。

三是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降低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有些村党组织发展党员不按规定程序操作,随意性较大,主观味较浓,“搁平”思想较为严重,存在突击发展、临时动议、论资排辈等现象,影响了群众入党积极性,党组织的号召力、公信力有所下降。

三、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四公开一票决”的办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

 一是公开发展计划。每年年初,县(区)委组织部根据上年党内统计年报,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性计划;各乡镇(街道)党委按照年度指导性计划确定各党支部年度发展党员计划数;各党支部以计划数为基数按1:3的比例确定“公推优选”入党积极分子的预备人选基数,并通过党务公开的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开。

二是公开动员引导。党支部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和流动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申请入党。凡符合条件并已书面或口头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遵纪守法者,或者经3人以上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的人选,以及经村党支部、团支部、妇代会推荐的人选,本人表示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均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预备人选候选人。

 三是公开民主推荐。各党支部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公开民主推荐大会。推荐大会由乡镇(街道)党委派员主持。参加公开民主推荐大会的有本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本辖区居住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居)民代表。参加公开民主推荐大会的人员,按照本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预备人选的基数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得赞成票过半者超过预备人选基数的,按得赞成票多少由高到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人选。得赞成票过半者不足预备人选基数的,按照比预备人选基数不足名额多1人的数额,在得赞成票不过半者中按得赞成票数由高到低确定人选进入第二次推荐。

四是公开培养教育。乡镇(街道)党委在各党支部召开公开民主推荐大会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各党支部“公推优选”产生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人选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由村(社区)党支部张榜公示。党支部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采取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并将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五是票决发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后,党支部及时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及时将支委会审查合格和手续完备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在报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指导其填写《入党志愿书》,对其进行政治审查,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对培养教育满一年、经支委会审查合格的发展对象纳入候选人,及时召开支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作出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示和上报审批。

四、主要成效

实施“公推优选”制度发展党员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入党渠道,赋予党员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党员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效缓解了党员教育压力。

一是激发了群众的政治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公推优选发展党员的做法,明确了基层发展党员的标准,引入了群众民主推选、监督和评价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开放式发展党员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全市基层党支部召开公推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参会人数均达到了应到会人数的90%以上。把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权利交给群众,提高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实施公推优选制度以来,全市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的人数较过去同期提高了20%以上。

二是畅通了群众的入党渠道,集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公推优选发展党员的做法,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暗箱操作、少数人说了算,群众对发展的党员公认度不高,以及一些农村能人长期被排斥在发展对象外等问题,切实扭转了一些地方长期不发展党员或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的现象,促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全市农村通过“公推优选”发展的4736名党员中,高中以上学历3554名,占75.04%,较实施“公推优选”之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村致富能手1004人,占新发展的农村党员21.2%;在2010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有424人进入了村(社区)组织班子,充实了村级组织队伍力量。

三是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公推入党积极分子,激活了发展党员的源头,解决了农村发展党员“初始提名”的问题,拓宽了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实践表明,通过“公推优选”这一整套民主、透明、公正的程序规范,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不再凭党支部书记的一句话,村民群众可以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有效增强了推动发展的工作合力,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五、工作启示

“公推优选”发展党员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一次实践和探索,上级党组织必须悉心指导,才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保证“公推优选”发展党员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是必须认真搞好教育引导。公推入党积极分子采用的是无记名投票表决形式,容易给个别思想不纯的人“钻空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乡镇(街道)联系领导、驻基层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非党人士和外出能人等制度,并通过召开各类会议以及张贴公告、上门宣讲等途径,进行层层宣传发动,同时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认识水平。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正确的引导,让党员群众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和具体操作办法,正确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有效避免划“人情票”、拉“小圈子”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公推入党积极分子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公推入党积极分子,其实质就是把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权利交给党员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推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民主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绝不能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召开公开推荐大会时,要尽可能扩大参加推荐的群众代表比例,确定的群众代表一定要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真正代表群众意愿,才能真正把党员群众公认的先进分子推荐出来。

三是必须切实抓好跟踪培养。公推入党积极分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因此,要把“公推优选”出来的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农村党员承诺评议制的范围,要求他们每年向群众承诺办一件以上实事,并接受群众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能否入党的重要依据。并让他们在村(社区)两委日常工作中承担一定职责,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矛盾纠纷调解或者带头发展经济,进行压担锻炼。只有把公推入党积极分子与整个党员发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抓好跟踪培养管理,才能巩固公推成果,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党员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3日 15:0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