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动力背后是静气

辽宁长海县工商局人事科 邹晶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现实生活中,能静下心读书、稳住神工作、守住摊履职,用劳动换取回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有些人却想一步跨过,用没碰过泥土的手直接去采摘硕大的果实,享受收获的喜悦。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充斥着社会,让部分人眼红心跳,乱了方寸,丧失了正确追求幸福的方向和动力;动力就象农民希望土地有好收成,工人希望出好产品,学生希望有好成绩,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动力意味着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得到下级的信任,仕途上有更好的升迁。

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如清泉哪般不急不躁流淌,用纯洁和清新润泽一方土地,这样的动力从哪里来?个人认为,就是要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在内心深处存一股“静气”。

一是在压力面前,要有一股宁静之气。伴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有人焦躁不安,有人回避问题,有人盲目乐观。事实证明,在压力面前只有冷静分析,客观面对,用知识和能力化解矛盾的人,才能关关有险,关关过,成就一番事业。这种能力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压力面前我们需要的是不急不躁专心学习化解压力的宁静之气,同时也是一种对待问题和压力的态度。

二是在诱惑面前,要有一股平静之气。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人们对物质和荣誉的追求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用勤奋换取回报,是大多数人遵循的世界观,但现实中人们得觉得这种方式有点太慢,在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渲染下,躁动和嫉妒渐渐超过理性,在贪婪面前,诱惑会多起来,诱惑的力量会大起来,尤其是手握公权力的人,不乏有人面对权力、金钱、女色,用人民给的权力去捞取,放纵自己,换来的可能是身败名裂,可能是牢狱之灾,可能是家破人亡;但多数人用理智面对诱惑,看到的是陷阱,是考验,是自身修为提升境界的机会。作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一定要有抵御诱惑的能力,也就是定力,定力来自淡定平静的心态,也是静气的体现。定力是智慧外在形式,能洞明世事,对所行之事的前因后果和演化轨迹规律有深度把握;能依据这种定见,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具有导致正面结果产生的行动力量。在诱惑面前能否“心神静,心气足”,能否慎重清醒,能否果断处置,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过程是凝聚思维、凝集精髓的过程。诱惑面前,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定力,并非是对人情冷漠麻木,明哲保身;对事态敷衍塞责、袖手旁观。一个人的定力是其活力的内涵,所表现出来的忍耐的毅力,是智慧的修养,是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是大智慧的体现。庄子说“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广成子也说,“抱守神志以养静,形体自然端正。主修静气是贤哲士人君子入门要诀,是英雄豪杰立德立业的主要功课,是一门上乘的人生修养艺术”。可见,人生淡定既是处世之道,又是养生之道。

三是在得失面前,要有一股心静之气。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得失问题,如有付出得不到回报,受到一些冤枉之气,被人排挤,重一点的可能还会蒙受上不白之冤,但少数人也会遇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突然来临的幸福面前迷失了,找不到方向了,失去的可能会是得到的几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发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问题处理不好往往会对人生都产生影响,怎么样处理这个问题,参考历代名人雅士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捷径,汉代大家司马迁面对不公正的惩罚,化悲愤为动力,不弯曲历史,不掺杂个人情感,奋笔疾书,为后世留下千古之绝唱的《史记》。先贤们的“静气”不是放弃,不是等待,不是柔弱,更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大修养、大智慧、大境界。更是一种淡泊的心态,心无杂念,淡泊浮名,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修养与境界。“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时出自清朝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副对联。说明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大事,不顺心的事,人命攸关的事,与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事等等。修养到位,不管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都能保持一种静气,从容淡定,理性应对,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静气”是大事面前的一种从容,是一种平和的处事方法。当“静气”升华成定力,便是做到行与智的统一,自能达到一大境界。“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天生就有的,只有掌握好自己的方寸胸怀,万事面前保持平常心,才能把性燥粗心转化成心和气平,才能透过纷繁表象把握发展的本质,才能人情练达,百福自集。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10: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