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对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辽宁长海县发展和改革局规划科 刁子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注重和擅长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当我们党员的党性、能力符合党的要求时,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有效和成功;当我们党员的党性和能力没有达到党的要求时,我们的工作就难以达到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损失和遭遇挫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我党党员的党性和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党中央再次对全党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的要求,也对各级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执行。

新时期党员教育尤其是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应该注意三个关键:

一是注意党员教育要与时俱进,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性的培养和能力提高同样是一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党管理一切社会生活,因此党员教育与社会生活是重合的。但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在许多社会生活领域转换了角色,党员的教育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模式,就会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脱节,从而影响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我们的党员教育必须立足于党员所在具体的经济、社会、生活环境,不能脱离党员具体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

二是要注意把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联系起来。党性的培养既需要大量的理论学习,更需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党员的党性教育如果脱离了具体实践能力培养,党员就难以将理论认识与实践认识统一起来,这种有缺失的党性教育,实际上违背了党员教育的初衷;同样,党员的能力培养如果不能和党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党员的能力就无法全面、合理的提高,不仅无助于实现党的目标,有时候甚至会形成阻碍。所以,党性教育不能脱离培养能力,培养能力必须渗透党性教育。

三是要注意要把党员教育和提高党员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党员教育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形成社会对党员积极监督机制和整体肯定的氛围,对提高和巩固党员教育的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仅要提高、更新对党员教育的认识,还要采取更加全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达到培养党员党性和提高党员能力的目的。

在党员教育的方法上,要采取“量身订造”的方法。在吃透和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要根据党员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背景,结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科学地制定有针对性、有确切目标、有(社会)反馈的教育方案。各级组织部门在制定方案时要预先进行充分调研和广泛征集意见,不宜搞“一刀切”,也不可“想当然”。

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上,要把党性培养和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对党员的教育要改变单纯“听老师讲”的传统形式,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引入互动环节,要求、鼓励和引导党员思考并参与讨论。同时,要设置一定的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内容,使党员能够跳出原有工作、生活视野的局限,发现自己的盲区和不足,修正认识上的谬误,切实提高能力。

在党员教育的形式上,要适度引入社会参与,发挥鲶鱼效应。例如,采取定期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设置党员教育公开课,允许群众或者群众代表走入课堂,与党员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在一定条件下,一起参加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拉近党员和群众的距离,增进了解,加强信任,改善党群关系,有效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能力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党员教育的外部环境建设上,要结合社会舆论环境治理。当前,我们面对的国际和国内舆论环境都谈不上健康,真真假假的负面新闻和小道消息充斥于党员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使我们的党员教育工作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所以,想要改善党员教育,除了向广大党员普及应对传媒和辨别网络舆论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方法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社会舆论进行规范。

在党员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上,要引入对党员的社会评价调查机制。缺少这个机制,党员教育就无法把党员的自我评价、党组织评价与社会评价统一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党员的自我规范意识和学习进步的主动性。引入对党员的社会评价调查机制,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可以起到改善基层工作软环境,提高党员整体社会形象的作用。

党员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新形势下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工作,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每一个中国人“中国梦”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把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意识里,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的加以探索、不断地的加以完善、发展,真正地将其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常抓不懈。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10:2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