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择善而从 临事而惧

湖南省汉寿县三和乡 郭灰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择善而从是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临事而惧是指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善谋良策。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干工作、抓建设、谋发展都不能离开这种择善而从、临事而惧的精神。

择善而从,是一种直面问题的从容态度。古往今来,有作为的治理者都要重视民意,善于从百姓呼声中知得失、明利弊、优决策。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听取国人的意见,主张保留“乡校”,将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延安时期,毛主席倾听陕北农民近乎诅咒的牢骚,主动反思边区政策,发现征良多,负担重等问题,于是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赢得了广泛的拥护。时下,“网络问政”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如何将洪水般百姓诉求与民意表达,择善而从、因势疏导考验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施政智慧与抉择勇气。首先,党员干部要正视老百姓的诉求与“牢骚”,切忌回避矛盾,将老百姓的呼声抛诸脑后,使矛盾更加发酵,百姓呼声石沉大海。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回应、尽快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党员干部在面对众多的百姓诉求和民意表达时,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采取合理有效的意见,解决亟须应对问题,将百姓诉求与呼声视为施政导向、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最后,党员干部还要当好集纳民意的“传声筒”。要主动俯下身去,倾听民间疾苦、真情冷暖、妙计良策,充分发挥百姓参政、议政、问政的正能量。择善而从不仅体现在优良策、还体现于知得失、明利弊。要在知得失、明利弊的基础上优良策。唯有这样,我们的政策方针才有民众之基,导向正确的保障。

临事而惧,是一种尊重规律的求实精神。临事而惧,不是害怕,而是重视,不是犹豫彷徨,而是殚精竭虑。俗话说的好,易事者必难,难事者必易。有的工作,难度极大,却能够马到成功,有的事情,举手之劳,却办的一塌糊涂,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干事的人是临事而惧、周密筹划,还是临事不备、仓促上阵。态度不同导致结果迥异。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情况不熟决心大,错把谨慎当胆怯,不调查便轻举妄动,不论证便率性而为,则注定要吃失败的苦头。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只有精心不将就,细致不粗放,严谨不疏漏,实干不空谈,才能将工作做到位。当前,党员干部在参与社会管理当中,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待解决的问题越发棘手。如何临事而惧,关键在于“求实”二字。党员干部在处理事情上要戒浮戒躁,摒弃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敷衍塞责的心态,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思和践行当下务实精神。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当中少出问题,少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

择善而从、临事而惧是一种人生处世哲学,渗透在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当中去,它是一剂不可或缺的良方;引领在党员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当中来,它是一口时刻警示自己的铜钟。择善而从、临事而惧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勇气。只有同时具备智慧和勇气才能干成大事,为人民办上实事,也必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15:1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