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湖南郴州桂阳县舂陵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周友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镇是2012年5月初由原飞仙镇、余田乡、十字乡、古楼乡合并而成,是全县第一人口大镇,总人口9.35万人,但大部分外出务工和经商。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底,外出人口达到4.2万人,几乎占全镇总人口一半。现有基层党支部76个,党员2182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850名,占党员总数的39%。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与之相应的外出务工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问题成为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保持好、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仅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结合现有的实际,对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一、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村党支部放松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个人党员意识不强,外出务工单位无党组织或即使有也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从而造成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难到位。由于外出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再加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在实践中执行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很多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转组织关系、不开具党员介绍信、不持流动党员证,使其在流入务工地后,当地党组织无法确认其党员身份,造成了原党支部去流不知情,务工地党组织不知晓,致使外出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导致这部分流动党员原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理”,流入地党组织“漏落管理”。
    (二)去向难掌握。大部分外出党员不给党支部报告就外出,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还有的由于务工地点变动快,不稳定,甚至连他的家人对其去向都无从知晓,党支部对其去向没办法掌握。在外出务工党员中,绝大部分的党员没有与村党支部保持联系,增强了党组织找党员工作的难度。
    (三)活动难开展。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流动时间又较长,即使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大部分流动党员不主动亮明身份,担心亮明身份后影响自己的务工时间,减少劳务收入,千方百计回避组织,不愿表露自己身份,使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造成了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难以落到实处。
    (四)党费难收缴。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违背了党费收缴规定,流动党员的党费难以正常收缴。
    (五)作用难发挥。在外务工的党员,由于务工地点变动频繁,加之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在外务工中,大多数从事脏、险、累、重等体力劳动,很难在外出期间学到致富和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帮助的本领,回家后也很难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后,只顾着挣钱,忘记了履行党员义务,外出期间对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很少汇报自己在外地务工的思想、工作情况或向家乡传递致富信息,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产生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动党员自身、党组织、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愿意向党支部报告,到流入地后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二是流动党员在外期间组织纪律观念淡漠,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挣钱上,逐步疏远了党组织。三是由于党员流动务工地点变化大,收入低,几个月换一地方,导致相当部分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成为党组织管不着,用工单位不了解的“两不”党员。
    (二)党组织自身的问题。一是管理措施不力,管理缺乏实效。部分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在党员外出时不进行外出前的纪律教育,外出后又不与之联系,使这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难以开展。二是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重视。部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嫌麻烦,不愿管,也不想管,出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盲区”。
    (三)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走访流动党员情况来看,普遍反映大部分的业主和企业老板大都不是共产党员,因而对党组织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知之甚少,对党建工作无兴趣,态度冷漠,对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不支持。

    三、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和谐发展”的观点为出发点,结合流动党员特点,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深入细致地开展“双找双帮”活动。
    (一)溯本求源,树立流动党员管理新观念。流动党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党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有模式已不适合当前需要,要突破原有传统的思路,一方面是提高认识,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抓”为“主动抓”的转变,通过双抓保证使党组织找到全部党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前一段时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是导致流动党员工作薄弱的最根本原因。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大多年轻,文化程度高,见识广,有市场经济头脑,是基层党员队伍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群体。要树立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多渠道宣传流动党员的地位和作用,使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充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从而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克服畏难情绪,自觉地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实现“被动抓”为“主动抓”的转变。另一方面明确责任,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无人管”为“合力管”的转变,要树立党建是一家,合力共同抓的观念,各地党组织要破除相互封闭体系,树立全党一盘棋的管理思路。对于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是管理主体,不仅对外出党员管理,也要对外来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在管好外出党员的同时,把管好外来流动党员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组织、宣传、纪检、社区等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紧密依靠各方面力量,共同作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无人管”向“合力管”的转变。同时要以饱满的热情,一抓到底的决心,把寻找流动党员工作做彻底,直至所有党员都纳入教育管理轨道,不要一时热心或上面有任务就找党员,过一段找不见就灰心,而应该充分挖掘潜力,尽快找到流动党员,使之全部归家。使所有党员都受到教育。
    (二)固本强基,构筑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一是重心前移,构建管理网络体系,在流动党员流动前就纳入管理行列,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同流动人口管理和劳动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时,把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外出务工证的发放衔接起来并注明身份,使外出流动党员的用工单位可及时进行管理。同时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分别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对流动党员的各种情况逐项登记建档。同时掌握流动情况,实现跟踪管理。二是合理布局,在流动党员分布较多的地方直接建立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对外出务工经商时间长、地点相对固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可在外出地建立驻外党组织;对行业特色较浓、党员比较分散的可依托行业或协会建立党组织,将原属不同支部、外出地点又比较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管理;如在公安部门办理外来流动人口暂住证办公室设党支部,在劳动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建立党支部,分别对外来人口、下岗职工、未就业毕业生中的党员进行管理。三是优化机制,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迁移,组织生活、党费交纳作出明确规定,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要求党员每季度向所在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了解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困难,建立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对流动党员量化考核,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使流动党员的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创新方式,寻找流动党员组织活动新途径。适应流动党员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重要内容。如继续开展好当前的“双找双帮”活动,使党组织保证找到全部党员,党员找到党组织,党组织帮助困难党员,党员帮助困难群众落到实处;又如设立每月一日流动党员活动日,只要是流动党员,不管何地何单位,都可以参加活动,接受教育,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又如开展上门送知识、送技术、送温暖的帮扶活动,使下岗党员再就业,使党的关怀照耀到每个党员身上,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棋艺、书画、球技等比赛,以陶冶性情,增强自豪感。充分发挥前文提到的已经开展的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使之成为制度加以推广。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15: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