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位年轻党员教师的思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毕金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作为一名高校的年轻教师,十八大召开以来一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十八大报告当中了解到我党提出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即: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学习十八大报告以来,我常常思考,我们的党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作为一名年轻的高校教师,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30年过后,当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伟人的题词,更加感受到伟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无论是现代化、世界,还是未来,都需要青年人去创造,青年人需要一种能力,更需要一种精神,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应当是培养青年学生的这种精神和能力,让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是填鸭式灌输。高等学校原来的理念一般是本科生是教学的重点,研究生才是科研的重点,而将科研引入本科生的教学当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处于人生最佳创造年龄阶段的本科学生而言,也一定受益匪浅。这种引入应当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入手。

一、培养科研精神

所谓科研精神,指的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培养这种科研精神,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1.自身努力奋斗、吃苦耐劳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曾经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一个人的一生都应当努力奋斗,如果不积极的探索研究,怎么可能会有所收获呢?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艰苦的工作,有时甚至是让人感觉到“痛苦”的工作,青年学生首先应当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难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力,做事情不能够半途而废,要有不轻言放弃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也要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特别是针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大多数生活条件较好,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方式,高校在这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军训、开展拓展训练等。东北财经大学组织的新生入校军训,多年来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学生在军训中确实得到了锻炼,也使高考后松懈的状态得以调整,重新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励志的案例,鼓舞学生。

2.严谨的科研态度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能“赶时髦”,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严谨是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应当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应当上的第一堂课。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专注于自身的研究领域,而不是“朝三暮四”的什么是热点就研究什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重大的科技创新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要专注;另外,要注意科学设计研究过程,并且实事求是的对待科研的结果,不能存在任何虚假,否则就背离了科研精神的实质,不能解决任何科研问题,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应融到学生的骨子里。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请一些从事过科研工作的教师或者研究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学生科研态度严谨的重要性。

二、培养科研意识

“意识”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研意识是指科学研究者探究、认识未知事物的觉察和主动性。既然意识带有一种主动性,笔者认为科研意识的培养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

1.培养科研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对待科研的兴趣十分重要,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兴趣,日本的教育心理学家田崎仁认为:“兴趣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也就是说兴趣作为一种认识倾向,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之上的,无知便无趣,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对科研有认知,告诉他们科研是做什么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什么,有怎样的乐趣,目的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高校在这一方面应开展较多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学者们的研究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对于科研的兴趣,通过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不同科研的动向,以及不同思想流派,在对比分析中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课程讲解自己的研究课题,讲述学术研究的乐趣,也可以向学生发问,调动其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

当学生对科研有了主动性之后,才更容易激发起创新的灵感和思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许多大学生都有共同感受,认为专业知识很枯燥晦涩,有时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财经类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种空中楼阁的感觉,如果能参与到科研中,把理论知识用于科研工作、指导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更为深刻。目前的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学术的传播,教师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人员,应当为学生提供科研思路,激发积极性和兴趣,也可以将一些科研学术中有争议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讨论、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所以高校应当有的放矢的更多开展实验课程,教师也可以吸收本科生参与项目的研究。

结合实践进行科研,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其个性思维并开拓想象力,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这种实践还应包括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务界人士,了解实践,规范实习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当在本科阶段就开始着手,现在大学科研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应当让学生较早的接触科研,提供给学生科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建立学生科研社团

目前高校的社团很多,以东财为例,就有包括勤工助学协会、书友会、外语俱乐部、证券协会、金融学会等十几个社团,但缺少专门的学术科研团体,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建立科研社团,教师应当给予引导,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动手去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来,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论证、实施科研项目,同时也应设立科研奖,定期评选,让学生的科研活动更有动力和目标。

2.创办学生学术刊物

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属于学生自己的小天地开始,鼓励学生创办属于自己的学术科研园地,创办自己的刊物,东财就有由学生自己采编、排版、发行的以科研为主、深受广大同学欢迎的杂志《商海扬帆》,很多同学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这一问题上,高校可以定期让专家学者对学生科研进行指导,开展讨论会、座谈会等,从而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也可以开展校际交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或在条件允许时,争取公开发行学生科研刊物以扩大影响力,也可以激励学生。

实践证明,重教学轻科研的高等教育方式必将使高等教育的水平成为中等教育的延续,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在重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科研精神、科研意识,激发大学生科研能力,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真正实现“青年强,则国家强”。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17:5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