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芦山见证:“能打仗打胜仗”的阵前检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天崩地裂!

  距汶川大地震5周年祭日22天,4月20日,一场里氏7.0级强烈地震又在它的近邻芦山发生。

  石破天惊!

  创造过无数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辉煌战绩的人民子弟兵,临危受命再出征。

  三军将士,集结,出发;机动,奔袭;搜索,救援,清障……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行动,多么熟悉。这一切与昨天相比又是那么不同——透过一幅幅作战地图,可以领略三军部队能打仗的素质、打硬仗的能力、打胜仗的本领在不断提升。

  应急高效,了然灾情方能用兵精准

  1 军令如山。

  面对每一次重大灾情,人民军队最高统帅部无不视灾情为命令,把三军将士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上来,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

  4月20日这一天,在三军将士眼中,芦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20日11时,刚刚遭受地震浩劫的芦山县太平镇,父老乡亲还未从惊恐中缓过神来,就听到了由远及近的巨大轰鸣。

  “直升机!”有人惊喜高呼。

  一片田野上,直升机徐徐下降。没有合适的机降点,直升机近地悬停。

  舱门开启,身着迷彩服的军人纵身跃下。一个、两个、三个……百姓盼来了救星。他们不知道,这是成都军区灾情勘察先遣组。率先跃出机舱的,是成都军区参谋长周小周。

  太平镇上不太平。

  在镇长、派出所所长引领下,先遣组疾步走街串巷,掌握了这个震中区域重灾镇的第一手灾情资料,迅速向军区党委汇报:“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受伤人员多,遇难人数正在统计中……”

  芦山地震发生后仅1小时,这个先遣组便乘陆航战鹰紧急出征。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太平镇、宝盛乡、大川镇、龙门乡……一个个重灾区,先遣组一次次战鹰临空,一次次跃向大地。

  带着震中泥土气息的灾情,实时传回联指,一幅芦山强烈地震灾情图逐渐清晰。

  与此同时,空军派出直升机,飞赴灾区上空,实地侦察,航拍灾情。随后,空军出动数架侦察机,连续、实时、动态掌握灾情,获取影像资料,识别发现相关建筑、桥梁受损情况,以及灾区周边山体滑坡等灾情,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定下救灾决心、科学准确实施抢险救灾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民有难,参战部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精度、广度,为抗震救灾战役整体筹划,标绘出精准的战场经纬。

  指挥若定,人装结合加立体协同

  2 战役打响了。最先呈现在灾区天地间的,是一幅大规模兵力立体投送画卷。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刚刚宣告成立,立即发出第一道指令:各任务部队向重灾区进发。

  20日21时,联指下达命令:各任务部队迅即进村入户。

  命令化作行动,化作前进指挥所战役部署图上一个个红色箭头,向着灾区挺进!挺进!

  21日0时,前指决定实施划区分片、分工负责,在4000平方公里的灾区划分出4个责任区:

  第一责任区辖芦山县龙门乡、宝盛乡、太平镇等重灾区,由第13集团军副军长高晓勇任指挥长;

  第二责任区辖芦山县城、双石镇、清仁乡、思延乡等,由武警四川省总队司令员肖凤合任指挥长;

  第三责任区辖宝兴县全境及天全县部分灾区,由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丁忠汉任指挥长;

  第四责任区为空中责任区,由成空副参谋长蔡伟素任指挥长。

  4个责任区以下,各部队指挥机构与乡、镇实现指挥对接。

  21日10时,设立在震中芦山县人武部大院一座军用帐篷里的前指,召开成立后第一次任务部署会议。来自各任务部队指挥员共聚中军帐,磋商优化战役部署。

  前指,仅有32人,精干、高效、合成。面对这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大规模、多军兵种用兵,这支临危受命的指挥员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从容。指挥若定,来自近年来一体化训练的洗濯磨淬,来自联合作战指挥素养的锤炼,来自驾驭复杂环境下作战能力的跃升。

  3 这是对一支军队战备建设的实战检验,这是一声立体突进的紧急号令,这是一张车马纷沓的千里机动兵戎图。

  穿山越岭,迷彩长龙动若疾风——

  震后1小时,第13集团军某师闻令而动,所属炮兵团、步兵团分3路突入灾区。3小时后,所属工兵团110名官兵进入灾区,边修路边向震中推进。

  20日14时,担负国家救援队任务的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官兵,搭乘空军运输专机驰援灾区。当夜,部队即抵达重灾区——龙门乡。

  震后30分钟,武警四川省总队一支队紧急出征,从成都驰援芦山。中途路断,部队当机立断,绕行荥经县,不惜一切代价赶赴一线。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官兵闻令而动,携数十台大型专业装备火速开赴灾区,疏通条条生命线。

  20日13时45分,成都军区总医院首批医疗队搭乘直升机,飞赴芦山县太平镇抢救伤员,1个小时救治了35名伤员。地震当天,42医院、37医院的野战医疗救护所便出现在芦山县城……

  穿云破雾,空军战鹰快如闪电——

  地震发生后,空军迅即设置灾区空中管制区,架设对空通信设备,严密实施雷达情报保障。成空部队迅即开辟龙门、太平、芦山、宝盛4个直升机备降场。

  20日22时08分,空军两架伊尔-76飞机从湖北某军用机场起飞赴北京南苑机场。21日凌晨2时30分,两架飞机满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80多名队员、12条搜救犬、救援车辆和装备物资,飞向夜空,飞向灾区一线。

  灾区深处,驻地部队雷厉风行——

  当时在宝兴县中队蹲点的武警雅安市支队政委黄宇海,于地震发生11分钟后即带领中队官兵投入救援,迅速摸清这座陷入孤岛状态的县城灾情,抢救受困群众,组织伤员医疗,搭建帐篷安置老人、孩子和孕妇。

  灾后10多分钟,雅安军分区500余名应急分队民兵,分赴灾情严重的龙门乡等地展开搜救和转移群众。10个小时后,军分区进入灾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达8000人。如夜雨春风,救援者温暖的手,奇迹般出现在最需要救助的受灾群众家门口……

  战报显示,从地震发生到21日凌晨2时,所有任务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人民军队,创造着生命时速。

  4 两个县、18个乡镇、4000平方公里的灾区,近1.9万名参战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侦察、机动、搜索、破障、抢救,任务繁杂,头绪如麻。如何科学布阵?

  灾区兵力部署图,彰显着前指的用兵思路——

  大灾当前,救人是首要任务。在太平镇、双石镇等重灾区域,兵力数字诠释着重点突破、重点把守的作战意图。从时间上看,各任务部队兵力部署一步到位。细数标示部队进村入户的红色箭头,如同看见千山万水间战旗招展,听见千村万户门前一支支小分队的脚步声。不落一村,不丢一户,对生命的尊重跃然图上。

  近1.9万参战兵力中,工兵、侦察、防疫、医疗、洗消、工程、水电等专业力量占一半以上。一位指挥员告诉记者,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战场上,要素集成式的科学用兵同样是制胜法宝。

  更令记者深感今非昔比的,是人与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装备的结合,让这场仗打得势如破竹,可圈可点。

  前指指控平台上,飞翔在灾区上空的无人机提供的高分辨率、大覆盖率影像,哪个村灾重,哪条路断了,一目了然,有效支撑兵力分配。来自战场外的卫星、测绘、地质等数据源源不断,这些部队未到现场,却实时远程支援,汇入决策依据。

  20日8时35分起,成空雷达某团所有雷达站直接参加抗震救灾空情保障。24日,针对灾区地形复杂、气象条件多变、航空救援任务繁重、救灾飞行器数量众多等特点,空军首次出动空警—200预警飞机在抗震救灾地区上空担负值班任务,显著提升了航空救援行动的指挥控制能力。

  各任务部队配备的导航、定位、电子地图、卫星电话等现代化装备,在道路不畅的重灾区充分发挥灾情感知、同步传输、地空导引等作用。隔座山就隔断信息、隔条河就不辨真相已成历史。

  救援现场,大型破拆车、便携式小型削岩机、蛇眼生命探测仪等专业救援装备,让官兵如虎添翼,实现立体化、全天候行动能力。野战医疗方舱、野战净水车、炊事车、生化检验箱等野战后勤装备,则让灾区群众及时就医,喝上放心水,吃上热乎饭,灾后防大疫。

  有外媒指出,此役我军“指挥有力有序,空地一体,快速反应”。我军专家认为,这正是持之以恒“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春种秋收。

  阵地狂飙,战斗精神乃制胜之本

  5 救人!救人!救人!

  每一场抗震救灾战役,救人,是第一战役,是生命之战。

  芦山抗震战役第一天,前指就向所有任务部队下达进村入户的命令,全力以赴搜救幸存生命和受困群众。

  “进村入户”,写起来简单4个字,走起来却是攀崖越涧、踏石履险,时时有生死考验,处处有生死抉择。

  20日13时40分,第13集团军某师炮兵团24名官兵,前往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盖石崖搜救失踪乡亲李安全。救援现场,是一处大塌方区,官兵们分成3个组,手刨、锹挖,争分夺秒展开救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余震来袭,山石哗哗砸了下来,战士们迅速撤至两端安全区域。带队干部罗文贤说:“这样的险情,一天要经历20多次!”

  20日夜,武警警官学院副院长吴仕绪率120名官兵向重灾区灵关镇挺进。夜黑,山高,林密,路险,两支小分队,近百名官兵像暗夜秉烛人,向受灾群众身边跋涉。

  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三合头组地震后与外界失去联系,成都军区某师政委张志涛闻讯,于22日11时带领官兵徒步挺进。一路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直到夜色降临,他们才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庄。那里的老百姓既喜又惊,他们简直无法想象,这些穿军装的人是怎么走到这里的?

  地震发生1小时后,成都军区某陆航旅旅长栗国驾驶战鹰飞赴灾区执行侦察任务。气象条件差,航线险要,他们科学组织,挑战极限,当天又派出6架直升机分批次连续不间断飞行,为灾区运送各类抢险救援物资10余吨。

  “军人的字典里,就没有‘怕’字!”栗国说。

  大灾面前,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再次让世界对这支多年未经战火磨炼的军队刮目相看。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救援队伍奋力抵达四川偏远的山村,部队士兵彻夜搜寻村民,救护伤员。俄新社称,目前中国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正在紧急展开,搜救人员正“不惜一切努力”从废墟中寻找生命迹象。

  6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自然的无穷力量随时挑战着人的脆弱生命,数不胜数的次生灾害带来生死威胁。

  单说这些路——从芦山到龙门、宝兴、双石等重灾区的路,全是一边湍流深峡,一边陡崖峭壁。地震,震酥了一侧的山崖巨岩,震垮了另一侧的路基边坡。震后,沿途尽是落石塌方,路基垮塌悬空!

  成都军区工兵部队,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就是疏通这些危路险途。

  20日,成都军区某团和某师工兵营奉命抢通芦山县城至宝兴县城的路;武警交通部队受命抢通芦山县到龙门乡、宝盛乡、大川镇、太平镇的生命线。

  夜以继日,机械轰鸣,人与大自然的较量在这里上演。武警交通三支队六中队中队长肖维斌在工地上连续奋战了3天3夜,嗓子哑了,说不出一句话,他站在最危险的地方,用手势指挥部队,道路一寸一米地向前推移。

  21日傍晚,通向宝兴的路通了!这座有“熊猫故乡”美誉的美丽山城,结束了震后两天一夜的“孤岛”状态。22日,武警交通部队胜利完成任务,那些被抢通的路的尽头,望眼欲穿的受灾群众终于盼来希望。

  余震频仍,那些震酥的大山、路基随时又会出现新的垮塌、落石、泥石流。在这样的路上,头上,是崖石压顶;高处,是巨岩横卧。通过这些险途,你才知道什么叫“听天由命”。

  “老百姓通过危险路段是拼命地跑,而我们工程兵必须留在危险处。”成都军区某师工兵营机械操作手周荣说。芦山震区路上,在这些最危险的地方,都有解放军或武警官兵抢通、护道或警戒。

  7 生死一瞬的战位,生死一瞬的英雄人生。

  在抗击芦山强烈地震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人民军队的宗旨,书写着当代中国军人的忠诚。

  20日12时40分许,成都军区某团一辆载有19名官兵的救灾车辆,途中为避让群众,翻下山崖坠入河中,造成两名战士牺牲。

  21日,武警交通部队成功打通芦山县城通往重灾区太平镇的道路。

  忽然,一场大余震突袭!天摇地晃,巨石滚落,碎石乱飞。

  此时,还有不少车辆行人处在危险地段。为保护人民群众,正在现场作业的武警交通部队工程师宋永科被落石击中头部,下士燕凯凯被落石砸伤。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非战争军事行动战场上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折射着未来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开始时,政治局常委全体起立,为在四川芦山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默哀。

  这一刻,让我们想起了’98抗洪中牺牲的簰洲湾英雄群体19位烈士,想起了5年前就在这片天空不幸失事牺牲的“邱光华机组”,想起了陈大桂、武文斌……

  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

  为有牺牲多壮志。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样会有血的代价。纵观近年来日益频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民军队已经得到极大的历练。不管面对阵前敌情,还是面对突至灾情,我们这支军队都将一往无前!当兵想打仗,练兵能打仗,带兵打胜仗——面对未来多样化战场,我们的钢铁劲旅,依然会决战决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05:22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