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应急“蓄水池”:遥感数据在这里汇聚

——科技部推动芦山地震灾区遥感数据共享与服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这几天,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格外忙碌。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中科院山地所等几十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从全国各地汇集。他们都是为从数据汇聚和共享服务平台(蓄水池应急平台)获取地震灾区的航空遥感数据而来。

  芦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迅速明传电报通知国务院23个部门和地方单位,紧急启动芦山地震遥感数据应急会商中心,共同建立应急协同和共享服务机制,并组织灾区遥感数据的汇入和共享服务工作。光电院(也是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系统总体部)是蓄水池应急平台支撑单位。

  光电院一楼大厅环形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高清遥感影像图,这些图清晰显示出灾区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滑坡等信息。救援、民政、气象、卫生等各部门,正是基于这些信息展开科学有序的救援。

  第一时间提供全套遥感数据

  4月20日8点02分,芦山地震发生。

  前线,救援紧张进行;这里,遥感工作也争分夺秒。

  科技部部长万钢、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副部长王伟中等迅速提出要求。8时30分,主管副部长曹健林当即指示高新司和国家遥感中心立即启动蓄水池应急平台。

  9时,光电院接到通知,立刻开始蓄水池应急平台的运行,通知7家航空遥感单位和8家卫星遥感单位将震区灾前遥感、测绘、地理和地质等各种数据汇入数据蓄水池。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总参测绘局……相关单位迅速响应。

  11时50分,所有工作人员到位,开设数据紧急共享通道,为各相关部门提供数据。

  下午3时,中测新图公司获得灾后第一张无人机遥感影像并放入蓄水池应急平台。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航空遥感一部也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

  晚上8时,第一批可提供数据共享的消息发布到19个国务院有关部委和12个蓄水池应急协同体系科研单位。当晚,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等多家单位前来拷贝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此后,蓄水池应急平台20多个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科技部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现场指导协调。与此同时,根据汶川地震遥感救灾积累的经验,国家遥感中心按照协调、分发、汇集原则,协调全国遥感力量投入灾区背景数据获取、灾情监测,快速汇总遥感数据目录资源,通过2—3小时更新一次“芦山地震灾区遥感数据获取快讯”,通知用户前往数据获取单位获得数据。“我们主动联系通知可能需要的单位,告诉他们我们有哪些数据。”国家863计划遥感主题专家组召集人、蓄水池应急平台负责人李传荣说。

  在此过程中,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东方道尔公司、轻小型无人机航空遥感联盟等单位及时提供了灾区航空数据及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国际合作,亚太经社理事会也成功协调国外卫星获取灾区数据。

  截至4月24日晚7时,蓄水池应急平台已汇入卫星与航空影像数据109.28GB,向18个部门的37个单位累计提供了超过1500GB的灾区遥感数据。

  “我们根据现有数据,对各数据获取单位进行宏观调度,告诉他们哪个区域还需要什么样的影像。”李传荣告诉记者。

  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则于4月21日带队前往灾区,在前线协调多批无人机遥感队伍开展相关工作,为一线救灾部门提供遥感影像数据。

  “这样一来,有需求的单位可以快速从我们这里拿到地震前后、航空航天、不同分辨率的全套数据。同时,我们对信息空白区的数据获取进行调度,避免重复工作,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有序进行。”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说。

  “花钱都买不到的宝贵信息”

  “蓄水池是推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工作中探索出的成功措施,这次的遥感应用比汶川地震时有序多了。”多次参与应急救灾工作的景贵飞感叹,这次数据共享工作是反应最快、效率最高的。

  “汶川地震时,拿无人机来说,有些区域不同单位飞了好几遍,但有些空白区的资料没有人去获取,而且大家得到的数据仅供自己系统使用,信息分割,好多需要数据的部门不知道上哪找,存在遥感数据获取不及时、共享机制不健全、获取渠道有限且不畅通等问题。”廖小罕说,为改变这一局面,科技部通过科技支撑计划,及时部署了“国家数据获取与应用应急协同体系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项目,参与单位包括上述提到的7家航空遥感和8家卫星遥感单位,形成了一套遥感应急共享机制,达成了灾害发生后数据紧急共享的各方承诺。

  通过技术攻关,该平台可实现根据不同灾情特点,规划现有卫星、飞机等遥感数据的获取资源,自动生成数据获取建议,并实现了不同分辨率、格式数据的统一,搭建了不同部门的会商平台。

  这一项目于去年底结题,尚未来得及演练便投入实战。“从4月23日下午,我们就忙不过来了,很多人来拷数据。随着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接下来会更忙。”景贵飞说,事实证明,该平台得到各方高度认可。

  该系统中,各单位通过注册账户上传数据,需求方可直接从系统中下载卫星影像数据,航空影像由于牵涉到保密问题,暂时需要前往光电院拷贝。

  “我们接到电话,知道这里有数据,所以赶快过来。”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需要高分辨率影像资料分析生态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媒介的影响。

  特地从外地赶来的中国矿业大学工作人员说:“以前我们主要是花钱买,但很难买到全套数据。这次拿到的资料太宝贵了。”

  “说白了,我们就是‘吃百家饭’,让蓄水池汇聚各类遥感信息。”李传荣说,会商中心人员主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根据需求,对信息进行前期处理并成套配发。

  记者了解到,蓄水池应急平台的建立,是科技部推动遥感科技领域转变职能、加强服务的一种尝试。科技部正在努力围绕国内的卫星遥感数据,推动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15:27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