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专家:芦山地震余震在正常范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地震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几位权威专家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表示,芦山地震过去六天余震接近5000次,仍在正常范围。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刘桂萍说,芦山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组织召开了多次应急会商和专题会商,对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震源机制、余震分布、震后趋势进行深入研讨。

  一般将同一区域或同一断裂带上的地震作比较。汶川地震后的五日内,记录到6.0-6.9级余震3次,5.0-5.9级19次,4.0-4.9级115次。截至2008年12月11日12时,汶川地震共记录到近4万次余震。其中6.0-6.9级余震8次,5.0-5.9级34次,4.0-4.9级243次。余震总体呈缓慢起伏式衰减,起伏幅度逐渐减小。

  芦山地震造成的断层破裂长度35至40公里,远远小于汶川地震断层破裂的长度。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余震水平低很多,属于7级地震余震的正常水平。到目前为止,没有6级以上余震,随着应力释放,3级以上余震会逐渐减少。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冉勇康表示,龙门山断裂带属于中生代造山作用形成的断裂带,长约500公里。南起泸定、天全,延伸经宝兴、江油、广元进入陕西宁强、勉县一带;是一条大型的活动断裂带。

  在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推挤、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块产生向东和向南的水平挤出运动。巴颜喀拉块体是青藏高原地块内的次级块体之一,龙门山断裂带地处巴颜喀拉地块东边界,东南方向是相对比较坚硬四川盆地。板块推挤导致巴颜喀拉地块运动受阻形成断层,发生强烈碰撞,进而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专家长期以来对龙门山断裂比较关注,相关科学发现和论文较多。汶川地震后,组织开展了科学考察。力争在科学上为查明汶川地震的成因机理及时获取并提供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地壳形变等相关学科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与观测数据;在减灾应用上,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选址提供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资料。目前这些科考目标基本达到。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19:12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