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芦山水田村公路塌方无法通行 救援物资仅靠人工搬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前往芦山县宝盛乡水田村的通村路因公路塌方至今无法通行。因为帐篷紧缺,村民们一直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窝棚里,一临近预产期的村民已经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昨天,成都军区13集团军驻川某部炮兵团的30多名战士和村民们耗时4小时徒步攀爬5公里,过铁索桥、翻峭壁、走乱石、肩扛手抬,把每套总重122斤的共30顶帐篷艰难运送到了公路尽头的水田村。

  水田村共有30多户,140多人,进村的唯一通道一座铁索吊桥。村民们表示,经过4月20日的强震,吊桥已经变成危桥。

  记者:要想过来,只有这一座桥吗?

  村民:只有这一个桥。

  记者:如果要送物资的话,怎么走?

  村民:也是从这个桥上过,必经之路。

  记者:那大型的物资怎么运上山呢?

  村民:靠人工啊。

  昨天一早,记者获悉,村里的一位孕妇已经临近预产期,但因为进村的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进出很不方便。得之消息后,记者随搬运物资的村民一路上山。

  村民:电不通,没有发电机。

  记者:手机能打吗?

  村民:手机不能打,要联系亲戚都联系不上,没有地方充电。

  记者:刚才我们看到路也是走不通的。

  村民:真的很难走,昨天我们一个村的背东西过来,石头飞下来,把头都打破了。

  翻越过山体滑坡地段后,记者在村民自建的简易帐篷里见到了她。

  准妈妈杨志梅:从地震的第一天到这里,到现在,全身长满了疙瘩,多半是那种湿疹吧。

  记者:有药上来吗?

  杨志梅:没有,也不敢下去,路太危险,都不敢下去。

  记者看到,杨志梅所住的帐篷由竹、木、塑料布和彩条布搭成,地面上铺着凉席,撩开凉席,已经发潮变暗的水泥地面散发出阵阵霉味,和杨志梅一起住在这个帐篷里的共有数十人。

  在通村的大路边,村民们正在焦急等待着政府安置物资或志愿者的捐赠。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急需帐篷、食盐、发电机、和生活必须品。与此同时,抗震救灾物资正在陆续运往受灾的各个村镇。

  下午3点半,一辆满载救灾物资的重型卡车停在了通村的大路边。

  78511部队副部队长尹洪:主要是突击完成太平、宝盛、龙门这几个点的运输任务,主要是帐篷,水、食品。

  卡车上卸下的近百顶帐篷要运到河对岸的三个自然村,保证近700人的住宿安全,铁索吊桥是唯一的通道。其中,水田村组的道路至今没有打通。执行运送和搭建帐篷的是成都军区13集团军驻川某部炮兵团的战士。

  教导员田宇江:这个地方, 在山上的居民安置点,他的路并没有完全的畅通,我们的战士只能通过人力逐步将帐篷,全部背上山来,为乡亲们搭建。

  从铁索桥到水田村一路上坡,大约要走五公里的山路,中途还要翻越至今没有清除的塌方区。记者从帐篷的外包装上看到,蓬架的重量是39公斤,篷布的重量是22公斤,一套帐篷的总重量为122斤。塌方区是通往水田村的必经之路,也是物资运送途中最危险的路段。村民们用背筐驮着志愿者捐助的物资也正从这里通过。

  战士:这个路太陡了,走起来都不方便,尤其这东西太重,没有支撑点。

  5公里的山路,战士们走了整整4个小时。晚上7时30分,天色已暗,30套帐篷全部运到了水田村。先到的战士已经在开工搭建,他们希望在天黑透前能多搭出一些。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19:21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