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抗震救灾部队注重对受灾儿童进行心理救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了孩子们的笑脸——抗震救灾部队注重对受灾儿童进行心理救助

  “滴——”27日8时2分,汽笛声在芦山县龙门乡隆兴中心校帐篷学校内响起。

  200多名孩子全体起立,低头默哀。3分钟后,默哀结束,读书声从座座绿色帐篷中响起……

  芦山地震发生当天,乐山军分区200名官兵进入震中龙门乡红星村展开救援,指挥部就设在校舍严重受损的隆兴中心校。

  “现在吃的喝的解决了,可教室不能进,学生不能复课,不仅耽误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从灾难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隆兴中心校校长王智强的话,让官兵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孩子是灾区明天的希望!”看着徘徊在学校周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官兵们下定决心,“搭建帐篷学校,让孩子们早日走进课堂。”

  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抢搭帐篷、安放桌椅、搭建旱厕、硬化路面……在省军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座颇具规模的帐篷学校拔地而起。学校所需的教学用具、饮水、食品和十台电脑等,也迅速到位。

  隆兴中心校学生中留守儿童近80%。如何对原本就心理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援助?官兵们找到了正在灾区进行中小学生心理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专家刘正奎、祝卓宏。

  “让心理援助进入校园!”帐篷学校复课在即,两位专家和官兵们共同研究制订了对孩子进行心理援助的详细方案。

  震后第4天,帐篷学校的第一堂课在雨中如期开始。5个班近200名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打着花花绿绿的雨伞,走进了课堂。

  “请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画出你心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家。”心理专家的授课,让尚未走出地震惊恐的孩子们感到新鲜和好奇。

  “通过绘画,可以舒缓孩子们的精神紧张,有助于发现隐藏的心理问题。”祝卓宏介绍,画过去的家,可以唤起孩子对生活的温馨回忆;画在地震中垮塌的家,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感;描绘未来的家,可以激发孩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长脚的房子,带轮子的房子,长翅膀的房子……孩子们对于未来的畅想,既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也流露出内心深处对安全的渴望。

  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官兵们将心理疏导引入校园活动之中,与孩子们一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游戏。帐篷学校里的笑声,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隆兴中心校帐篷学校是一个缩影。在灾区,心理救援与生命救援、物质救助同样重要。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抗震救灾部队广泛开展对受灾儿童的心理救助。

  21日上午,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官兵护送受灾群众穿越金鸡峡时突遇余震,峡谷上方落石如雨。危险面前,官兵们将橘红色头盔让给了受灾群众。副团长陈代荣脱下迷彩服,裹在一个小女孩头上,抱着她冲过了“死亡峡谷”。

  “用衣服挡住孩子的眼睛,她看不见滚石的险况,就不会因受惊吓而留下心理阴影。”陈代荣说。

  龙门乡王家村15岁男孩段仕兵的父亲段吉洪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孩子的父母早年离婚,他一直跟着父亲生活。23日,段仕兵在埋葬父亲的现场哭得撕心裂肺。

  “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解放军叔叔会一直资助你到上大学!”重庆警备区预备役后勤保障旅官兵这样安慰恸哭的段仕兵。

  带领孩子们开展集体活动,建立灾区儿童之家,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辅导……抗震救灾部队像生命救援一样,对灾区的孩子进行着心理援助。

  在隆兴中心校帐篷学校,看到越来越多孩子露出灿烂的笑脸,官兵们感到无比欣慰。

  “多难兴邦,学习报国”—— 校门口横幅上的8个大字,在灾区久违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记者 李宣良 王玉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16:39 来源:新华网 编辑:赵文 打印